2009-07-05

非關母親節的《母親》




片名為母親
其實只是藉母親形象來批判日本軍國主義
而且深入到反天皇國教的層次
是近年看到最好的批判

導演刻意將門框納入畫面
全片視角與其核心人物母親保持著某種距離
其實不僅只是電影美學語言
而是布萊希特式的反移情手法
讓觀者從一個適當的距離審視人物
有空間不斷思考角色情節之外的社會因素

影片最終
母親的最後遺言
「我不想和他在天國相見,我要活著時見到他」
是最沈痛的控訴
否定了抽象的虛假的宗教式救贖
不帶任何幻想
始終立足於人間的真實痛苦與希望

2009-07-03

Stiglitz及其不滿 - News and Issue 2009.07.03

Wall Street’s Toxic Message - Joseph E. Stiglitz

面對美式資本主義的壓迫,當人們還溫順可憐時,Stiglitz很樂於扮演良心經濟學家的角色,當人們似乎真的開始造反了,Stiglitz卻急著跳出來大叫:這些傢伙反市場、不民主,還威脅美國國家安全!

寫過《全球化及其不滿》的Stiglitz,這幾年因為屢次批評國際貨幣基金、世界銀行與市場基本教義派(market fundamentalism),常被誤以為是正義或開明人士。但從此文看來,Stiglitz其實才是自由市場的真正捍衛者,對於所有真正挑戰市場、從而在他看來也就挑戰美國霸權(所謂美國的「安全」)的另類道路,Stiglitz在心底則抱著毫不含糊的的敵意。

Stiglitz在這篇文章中指出,美國在本次金融危機的醞釀、爆發以及後續因應的過程中的種種表現,一再坐實了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對於美式資本主義的懷疑,因為美國所有的作為都與它對外的說詞不一致。

1980年代以來的新自由主義私有化、自由化,據說是為了提升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效率,實際上卻讓這些國家經濟更糟,讓美國資本大舉入侵;自由貿易、解除管制的說詞響徹雲霄,但美國對自己的農業卻依舊高度補貼,遇到危機還立刻祭出「買美國貨」的保護主義措施;當初東亞金融風暴時,美國專家開出來的藥方是緊縮財政、提高利率,如今的這些專家面對美國金融危機,卻大力推行赤字財政、降低利率;美國據說是民主的,但菁英們在華爾街與華盛頓之間自在遊走的事實,卻讓人不禁懷疑這種民主的本質為何。

第三世界長久以來都持續有關於該走資本主義或社會主義路線的辯論,而Stiglitz擔心,本次危機將會使第三世界的領導人從原本懷疑美式資本主義的立場,走向根本否定市場的作用,轉而擁抱各種形式的國家干預。而這種干預,在Stiglitz看來,將必然導致經濟失敗,從而對全球的穩定與美國的國家安全形成威脅。

--------------------------

眾所周知,Stiglitz始終認為市場不是完美的,市場會有失靈的時候,因此在政策上需要某些適當的干預措施;這種看法使他與Friedman及一干Chicago Boys有所不同。但在理論層次,Stiglitz只是修改了市場會自我調節此一假設,對於新古典經濟學的其他核心命題則並未有太多觸動,整體結構更是基本一致。其理論方法就像是獨角獸理論。Chicago Boys是堅持獨角獸(自由市場)就是現實,睜眼說瞎話。Stiglitz之類的稍微正常點,但仍舊一個像獨角獸一般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自由市場模型來與現實作對照,針對不一致之處進行理論修補;這早有學者談過。

而當Stiglitz認為其他國家對經濟發展模式的某些選擇,將導致對美國安全的威脅時,他的政治立場就與其他美國資本主義的捍衛者沒什麼太大差異了。唯一的差別只在於他是在理念層面進行捍衛,而非動刀動槍的那種。

另可參看這篇評論:史迪格里茲的三個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