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5

【立報左右看】中小企業家數減少

【左看】非關中小企業
李亮(文字工作者)


根據今年的中小企業白皮書初稿,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家數為123萬6千家,較2006年的124萬4千家減少了8千家,其中又以零售業減少最多;這是中小企業整體家數自1990年以來首度出現下降,引人注目。

其實,從歷次的工商普查統計中即可發現,中小企業雖常佔整體企業家數的99%,但從1991年至2006年,其生產總額從42%小幅下降至40%,員工數從近68%一路下降至62%,其實際運用資產佔全部企業運用資產的比例,更從37%下降至19%。與此同時,收入未滿100萬的微型企業與收入超過100億的大型企業,卻是增加率最高的兩類企業,顯見兩極分化的事實。

面對此種趨勢,可以想見政府與媒體又將大談如何扶助中小企業、提振其競爭力。然而,中小企業之為物,其本質是「中間」性,而中間卻是受「兩極」所界定而存在,談論中間,實際上總是在談論關於兩極的什麼東西。由此,一切號稱扶助中小企業、卻不去挑戰大資本權力的「中間」姿態,非愚即詐。面對不斷發展起來的、具有對抗性的兩極,才是正視現實的方式。


【右看】台灣精神的危機
王放(政治評論員)


近年來就業市場競爭加劇,求職者普遍感受到職缺減少,除了大企業精簡人力以提昇效率之外,關鍵原因恐怕就是中小企業吸納就業人口的能力衰退。根據今年的中小企業白皮書初稿,2007年我國中小企業家數比2006年減少了8千家,出現自1990年以來的首度下降,其中又以零售業減少近2萬家為最多,令人憂心。

除了就業與經濟產值,中小企業成長乏力還將危及台灣的立國精神。眾所周知,台灣的大企業事事靠政府,創新動力與進取精神薄弱。反觀中小企業,長期被政府冷落,卻自立自強地發展壯大,不僅頭家兼黑手,創造高度彈性、高技術的生產網絡,更「拎著007皮箱闖天涯」,打開了台灣的外銷貿易。而在政治民主化運動中,真正支持民主力量的社會基礎,事實上也是這些自主進取的中小企業。

黑手變頭家的故事,向來是台灣社會的成功典範。長期佔據台灣主要產業結構的中小企業,實際上正是我們所知的台灣精神形象的直接來源。面對中小企業的衰弱甚至絕對減少,恐怕不止經濟會受到衝擊,整個社會精神面貌恐怕也將有一番大震盪。


From:台灣立報2008.09.05

【立報左右看】減稅救經濟?

【左看】政治,太政治了!
李亮(文字工作者)


有一種真正高明的政治操作,就是看起來完全不像政治操作的那種。近日強力播送的「減稅救經濟」系列廣告,正是這樣一種政治操作。

目前賦改會仍在進行,資本家團體在各電視頻道播放系列廣告,強調「稅制」與「經濟」具有絕對的反比關係,為其「輕稅簡政」的訴求鳴鑼開道。

稅制與經濟之間的關係相當複雜,但此廣告卻極度簡化偏頗,定義含糊、推論跳躍加上類比失當,可說是從頭錯到尾。但更關鍵的,還在於此廣告將定義不明的「經濟」正當性無限上綱,同時將語焉不詳的「稅制」極度污名化,這種完全抹煞經濟複雜性的敵我對峙邏輯,正是極端政治的邏輯。

為什麼連在選舉中都保持低調冷靜的資本家團體,此刻卻輕易地拋棄了平日的理性與高雅,以如此政治的語言向大眾嘶吼?原因無他,因為繳稅多寡、也就是其利潤的制度性分配,才是他們眼中真正的「政治」,任何可能危及其利潤(被包裝為「經濟」)的,不論是官府或民間社福團體,通通是敵人。

資本家團體發起的這種看似經濟的政治鬥爭,其實就是階級政治的一種。


【右看】兩種資本主義之戰
王放(政治評論員)


族繁不及備載的資本家團體聯合出資,在各大電視頻道持續播送「減稅救經濟」的廣告,訴求輕稅簡政;然而,同時也有如張忠謀等工商大老,跳出來大聲疾呼富人應該多繳稅。同為台灣具有代表性的工商鉅子,兩種意見卻針鋒相對,孰是孰非?又,何以致之?

稅制與經濟之間的關係,其實是財政學、經濟學多年爭論不休的議題,絕非此則廣告所呈現的簡單與片面。問題正出在此。正是因為稅制與經濟之間沒有該廣告所描繪的你死我活的關係,所以同樣著眼於發展資本主義,歐美各國向來有「兩種資本主義」之別;歐陸諸國重視平等,擁護較高稅收、高福利與國家干預的福利資本主義,英、美則以自由為號召,擁護低稅收、高彈性與自由放任的自由資本主義。

因此,工商團體所提是一種出路,張忠謀與民間社福團體所提則是另一種,難以論斷孰是孰非,只能說各有其側重點。因此,經濟當然是絕對優先、不能不拼,但哪一種模式比較適合台灣?政府與民間團體都該多尊重專家的意見,更理性、冷靜地想一想。


From:台灣立報2008.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