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立報左右看】誰為美國埋單?

【左看】大難臨頭是中國
李亮(文字工作者)


當台灣物價高漲、薪資不漲的同時,一場國際金融大戰已進行多時,主角是美國,武器則是能源與美元。

近來石油的供需其實大致平衡,然而價格卻古怪地一路飆漲,許多人皆推估是人為利用議題炒作使然,卻忽略了同時發生的美元貶值,不僅使得以美元計價的石油水漲船高,更顯示美國正在重施「尼克森式漲價」,利用高油價(以及現在的高糧價)帶動其他商品的漲價,逼使全世界吸收多餘美元。這一方面使美國得以調整其經濟體質,更是在向各國輸出通貨膨脹,收取鑄幣稅。

這場大戰的矛頭除了指向歐盟之外,更多是指向中國。人民幣在美國長期軟硬兼施之下升值至今,不但「貿易平衡」、「產業升級」等預期目標完全失敗,反使大量熱錢湧入炒作人民幣、房市、股市,泡沫經濟越滾越大;美元續貶又將使更多熱錢湧向中國,另一方面,美國也利用人民幣升值議題要求中國逐步開放金融市場,逐漸滲透中國的高端金融市場。

嗚呼!在這個隱然成形的圈套中,一旦中國泡沫破裂,國際資本利用金融危機賤價搜刮國有資產、打垮民族工業的制式戲碼,恐怕就要上演。


【右看】經濟重整,禍福與共
王放(政治評論員)


近來世界經濟真可說是變幻莫測,人人皆感覺一場重大的調整即將到來,卻無人能說得準它的方向、程度與影響。次級房貸當然是最怵目驚心的例子。這場規模空前的危機,目前可能僅消化了20%,水面下陸續顯露的龐大冰山會不會使世界經濟翻船,眾說紛紜;一邊有葛林斯潘說最糟的時期已經過去,另一邊卻有財政部長說更糟的還在後頭,孰是孰非?

但如果回到源頭,當可瞭解現今體系之脆弱,早應進行調整。一邊是美國為了維持世界經濟動能,不惜刺激民眾超出所得借貸消費,解決世界經濟過去隱然成風的通貨緊縮,另一邊則是共產中國為了自己的崛起與內部穩定,長期壓低人民幣匯率,並以剝削民工為基礎,生產大量的廉價商品攻佔各先進國家市場。這種一邊超額借貸、入不敷出,一邊流血輸出、壓抑消費的結構,本就是不可持續的。今天有所調整,不是太早而是太晚。

至於目前這波以美元貶值而揭幕的調整,究竟將導向何方?目前還難以判斷。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經濟環環相扣,各國皆無法置身事外,從而也就有共同對話解決的可能性。

From:台灣立報2007.11.16

2007-11-15

【立報左右看】好萊塢編劇大罷工

【左看】看見另一個美國
李亮(文字工作者)


好萊塢的編劇近日為了爭取通過網路、手機、DVD等等科技流通的作品的稿酬,在編劇工會(WGA)的領導下開始罷工。這除了使某些影集停播之外,更衝擊了美國夢的神話;原來,相較於身價億萬的大明星,好萊塢的基層工作者如小編劇、演員、場務等,並未能分潤到多少,以致於在他們中間長期流傳著一個諺語:「在好萊塢,不罷工就得不到任何成果!」

其次,網路、DVD這些科技並沒多新,卻到了2007年的今天才談判破裂引發罷工,可知先前是被壓制了。而這一發作不僅展示了該工會近年組織的實力,更令人依稀見到好萊塢各工會當年的風采。在美國工運高潮的1920、30年代,好萊塢各工會無不是美國左翼的激進基地;50年代麥卡錫掀起的白色恐怖之所以挑好萊塢下手,正是因為大資本家們對此餘悸猶存。而眼下罷工的編劇工會,當時毅然退出當時由政府控制的反共工聯AFL-CIO,硬是挺住其進步的光榮傳統。

對這一段與主流意識型態平行的真實歷史,我們在引進好萊塢產品的同時,是否也能付出相應的關注?


【右看】罷工始終來自於人性
王放(政治評論員)


為了爭取提高每次影片下載利潤中的分成,好萊塢的編劇在與製作人談判破裂之後,宣布展開罷工。

眾所周知,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就是來自新科技;網路、手機、電腦等等科技改變了企業的運作方式,也改變了你我的日常生活。然而,雖說科技來自於人性,但奇怪的是,人性卻往往不願意接受新科技。在好萊塢而言,上個世紀從收音機轉換到電視,或是從電影院轉換到家庭錄影帶的時候,無不引起相關從業人員罷工爭議。

事實上,本次爭議的事項,多數在2001年即已在勞資之間提出來討論,也一度談不攏而瀕臨罷工。當時沒有解決的爭議,於今再次爆發,並不令人意外。問題在於,這麼多年過去了,勞資雙方依然不願意正視有線電視、DVD租售、網路以及各種新型態的媒體(比如YouTuBe)所帶來的變化,勞方死抓著智財權不放,資方頑固不肯調整付費利潤結構,雙方固守既得利益的結果,終於導致了今天的雙輸局面。

因此,與其說本次罷工是來自於新科技,還不如說是來自於人性!

From:台灣立報2007.11.15


————————————————————————————

本篇部分內容來自於信行,他手上有本編劇工會的會刊,印刷之精美、文筆之流暢,都是超專業水準。這一方面來自於他們的行當本身(好萊塢編劇耶!誰能跟我比!),另一方面來自於充裕的人力與經費;據說,該會萬把個會員,竟擁有三百多個會務人員!

那麼,錢從哪裡來呢?除了會費之外,他們還開有編劇班;想進好萊塢混的新人,能不心動嗎?當然,授課之餘,勞教也是一定要的啦!

編劇工會的網站超精美,不妨參觀一下。

2007-11-12

【立報左右看】政治、經濟,誰勝出?

【左看】藍綠抬轎,資本勝出
李亮(文字工作者)


選戰開打以來,藍綠雙方似乎在「議題設定」上交火不斷;一邊說民生經濟才是重點,另一邊則說國家尊嚴才更根本、更重要。但細究起來,兩陣營在議題設定上的區別似乎又沒那麼截然二分;一方面是藍營內部針對「九二共識」吵得不可開交,顯見絕非忘情於政治,另一方面,綠營的扁長之間竟針對經濟議題的重要性而互相放話,似也不能擺脫經濟的考慮。然而,陳總統一句「經濟搞好未必選得上」,戳破了雙方執著的假象:政治或經濟都是選舉招術,只有勝選才是真的!此為藍綠共同點之一。

共同點之二,在於雙方皆以政治、經濟之二分為前提,接著才來討論兩者的關係。殊不知,此種二分乃資本統治下之自由市場所造成,因人民失去生產工具,必役於資本才得存活,然而此種關係卻以經濟之名獨立於「政治」之外,成為整個社會的無上律令;強調經濟的藍營自不待言,就連綠營的入聯公投,也從不談它對既有生產秩序的挑戰,反倒強調它對經濟的助益。

雙方皆預設了自由市場經濟的合理存在,接著才來討論如何「干預」或「振興」。如此選舉,勝出者當然是資本。


【右看】終止操弄,回歸市場
王放(政治評論員)


台灣近年來民眾所得停滯不前,加以國際油價、糧價齊漲帶動國內物價上漲,因此藍營以民生經濟議題作為選戰主軸,可說十分自然。另一方面,執政的綠營因此避開經濟而主打國家認同議題,也可說是意料中事。

何種策略有效?依歐美各國經驗,很弔詭的,儘管經濟議題向來受重視,但選舉結果卻經常與此無關。例如,1997年英國大選,民調顯示多數民眾同意「保守黨政府為英國經濟復甦奠下基礎」,但保守黨依舊被工黨擊敗。英國自1832年以來的歷屆政府更替,只有4次可歸因於經濟。

對於這種現象,可能的解釋是:第一,由於經濟優先的思維,執政者往往在選前釋放利多刺激經濟,但這種人為的不當干預很可能造成更多負面效果,因而不被選民欣賞。第二,為勝選而拼經濟,其實大大低估了選民的智慧;選民難道看不出候選人大談民生經濟或是釋放各種利多,不過是在賄賂、騙票嗎?

說穿了,經濟不是選舉可以操作的,反過來,選戰也不是靠經濟來打的,廣大選民其實就像自由市場,自有看不見的手在背後起作用,任何操弄,不論是政治的或經濟的,盡可休矣!

From:台灣立報2007.11.9

2007-11-08

【菜記者日記】我的基督教經驗

採訪宗教社區專題,讓我想起了我的宗教經驗。我是個無神論者,但在我成為無神論者之前,我曾有一些宗教經驗,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基督教。

我國中時的國文老師、理化老師、歷史老師剛好都是基督徒,尤其以歷史老師最為「狂熱」。

歷史老師是個頗具風韻的長髮美女,上課時會用她柔美的嗓音很真誠地跟我們說,中東的某個政治領袖(我忘記她是講格達費或霍梅尼)是撒旦的化身,每天要吃人肉喝人血,或是某某牌子的洗髮精不能買,因為那個公司是撒旦教控制的,諸如此類。

神態永遠保持端莊優雅的國文老師跟歷史老師相反,幾乎不講宗教的事,就連我們有時想要打混不上課故意問她,她也不講。相較之下,理化老師就親民多了,活潑、可愛,還會故意講些冷笑話趕瞌睡蟲;她對宗教的態度介於中間,有人問她就聊一些,但總是很快拉回課程內容,說下課有興趣再說。

我就是那個下課跑去找她聊的人,一方面是覺得理化老師挺可愛,一方面也是對宗教產生興趣。

那一陣子,我晚上睡前常躺在床上聽廣播。有個廣播節目,名字忘了,內容大致是心靈小語之類的東西,由女主持人念些關於心靈成長的小文章,回答聽眾來信,放輕音樂等等。主持人是基督徒,因此有時也穿插些聖經故事,或是教會最近正在推行的活動,比如號稱「真愛運動」的拒絕婚前性行為運動。女主人嗓音跟歷史老師一樣柔美,又不像歷史老師那樣會說嚇人的故事,所以在廣播的陪伴下,邊禱告邊進入夢鄉……

就這樣,我去過幾次理化老師的教會,領了一本新約聖經回家,經常禱告,還參加過教會舉辦的夏令營。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我其實不算太投入,比起另一個同因理化老師介紹而進入教會的同班同學,我參加的教會聚會其實很少;主要原因是課業壓力,不過也有另一部份原因是因為我跟那個同學是死對頭,他出現在教會,就使我興趣缺缺。

不過我還是自己讀了聖經,尤其是啟示錄;那個超乎想像的奇異世界令我十分著迷,來回看了好幾遍。祈禱更是我每天必做的功課,有時一次長達幾十分鐘,完成後整個人好像換新了一樣,神清氣爽。還有兩次,我曾在睡夢中夢見耶穌來對我說話,醒來後當然什麼內容都不記得,但那種喜樂充滿的奇妙感受,卻十分真實而強烈,我往往因此長久地躺著,微笑,直到不得不起床。

儘管有這些「與神溝通」的經驗,我卻沒有成為基督徒,箇中緣由或許並不奇怪:宗教是苦難人生的解藥,反過來說,唯有經歷苦難的人才會真正需求宗教;年少的我顯然無此需求,而諸種神奇經驗多半是少年的善感本能,並非修行得來的成果,也無助於克服人生的磨難。

當時,理化老師從不曾流露出希望我成為基督徒的意思,甚至常反問我這些對我是否真有幫助,我想她是看得明白的。

2007-11-02

【立報左右看】中產消逝,台灣不穩?

【左看】是苦主還是幫兇?
李亮(文字工作者)


年前由外國企管顧問炮製的「M型社會論」,把資本主義兩百年來的兩極分化常規當作新出現的變態,大叫狼來了;近日由本地日報製作的「徬徨的中產階級」專題,則畫出一幅大野狼橫行、中產階級四散逃命的景象,並加重恐嚇道:台灣失去中產階級的中堅力量,將不復穩定!

然而,中產階級究竟是什麼碗糕,可以成為台灣「穩定」之所繫?企業經理人算是中產階級吧,但他們平時替資本出謀獻策,站在第一線剝削勞工,甚至對企業污染環境多所掩護,算是「穩定」台灣嗎?公務員、學者也算中產階級,但那些出入廟堂,高唱私有化、去管制化、勞動彈性化、教育自費化的,也算是在「穩定」台灣嗎?再說作家或廣義的藝術工作者好了,許多是迎合拍賣市場買主的口味,或者陷溺在小我的情慾、生活趣味、社會獵奇乃至為藝術而藝術的作法,難道不是遠離群眾、自絕於人?又比流行的庸俗低級趣味好到哪裡去?

醒醒吧,許多貌似文雅、中庸的中產階級,其實是今天台灣困局的自覺或不自覺的幫兇。沒有這些人的支持或默許,台灣又怎能「穩定」地變成今天的樣子呢?


【右看】拋開幻想,抓住機遇
王放(政治評論員)


近日有日報拿「徬徨的中產階級」大做文章,直言中產階級的出走甚至消失,讓人看得心驚肉跳、心灰意冷,似乎只有移民、外逃才是正辦。值此選戰方酣之際,此論一出必然又要被貼上政治陰謀的標籤,打入冷宮。然而,細究其中內涵,當知涉及台灣發展的幾個關鍵思維,不宜輕忽。

首先,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兩極化趨勢確實無可迴避,過去分配平均的社會已經一去不返。沒有別的出路的情況下,過去經濟發展慣用的思維都需要大幅改弦更張。比如,過去以為福利措施可以厚植民間消費力,但全球化之下,社會福利國體制已不可行,而是需要刺激人民終身學習、提高自身競爭力,方能對應。

再者,中產階級的中庸思維也證明已經過時,這包括社會平等、程序正義、民主自由等等一系列古典的自由主義價值,在全球化下都逐漸遭遇挑戰。此一趨勢在美國有小布希的專權,在日本有新軍國主義的右傾化,在法國也有新右派的崛起,沛然莫之能禦。

若認清此一現實,當知中產階級衰落所造成的動盪乃客觀之必然。至於動盪是駭人的危機還是難得的機遇,端看你是否已有準備。

From:《台灣立報》20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