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11

歐洲工會為何支持移工? Reading Note 2010.12.11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Challenge of Globalization: Unions and Employers in Unlikely Alliance - Julie Renée Watts

移工與本國勞工之間的各種矛盾,包括這樣的矛盾本身存不存在,一直是學術上、工運界討論的焦點之一。一般直觀上會認為,移工與本國勞工應該是勞動市場上的競爭者,因此以本國勞工為主的工會組織,從其經濟利益出發,即便不反對移工的人權保障,應該至少會反對移工政策的開放。

雖然有些國家裡的一些工會確實有如此表現,不過相反的重要案例也不少。這本書出版於2002年,一位美國政治學者以訪談與實地調查為基礎資料寫成,紀錄了20世紀下半葉至少是到1990年代末,以德國、法國與西班牙工會為代表的歐洲工會,對於移工政策採取的態度的確是日漸開放與支持。(附帶一提,美國的大工會在稍後似乎也有類似轉變)

2010-11-24

Shostakovich: Suite for two pianos. IV mov.

Reading Notes 2010.11.19

The United States Summary Information - EWG
眾所周知,美國在逼迫其他國家取消農業補貼、開放市場的同時,對自己的農業依然持續大量補貼。但比起補貼本身,更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美國政府的這些補貼大部分都流向了巨型的農企業,而非家庭式農場農民。

2010-10-20

【左右看】智利礦工獲救

【左看】勞工尚未得救
李亮(文字工作者)


透過媒體,全世界都目擊了智利受困礦工終於全數獲救的一刻,營造出溫馨感人的氛圍,但同樣的媒體,卻很少去分析此一礦災之所以發生的前因後果,並追問智利勞工的真實處境,結果一場應該深入檢討的工安意外被演繹成浪漫的勵志故事,好不錯亂。

這次發生礦災的智利聖荷西礦場,前幾年即曾發生工安意外,造成多人死亡,礦工多次向管理階層反映礦場安全問題,多半遭到漠視。此一情況在智利相當典型,因為智利空有各種勞工法令,但對於雇主執行與否缺乏嚴格監督,2009年一年裡,智利就發生了19萬1,685件工安意外,導致443人死亡。

2010-10-14

【左右看】辨偽青少年失業問題

【左看】中高年更嚴重 未得比例
趙萬來(大學教授)

看此間探討失業人口著眼於青少年齡層與中高年齡的比例有違實情,呈現出畸重畸輕的現象,既無視其青少年失業的絕對人數遠遠少於中高年,同時就社會連帶效果而言,中高年失業的嚴重性也大大於青少年。

2010-10-06

Cédric Grimoult(2003)追蹤進化論‧偶然性與決定論

在牛頓物理的框架下,生命和地球科學的發展都遵循事出必有因原則。比如說,恐龍滅絕可能是因為其生存環境被破壞,也可能是隕石撞擊或火山噴發所致。這些直接原因可能還有更深一層的原因,比如:太陽系天體軌道或者地殼運動。但科學家無法探索所有現象是否有終極原因,比如說上帝的規劃,因為無法驗證任何答案是否正確。

因此,早期進化論假說很自然地都是決定論式的,即認為一切生物現象都有一個清晰明瞭的直接原因。所以拉馬克會用生物生活方式中的各種需要來解釋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比如,他認為長頸鹿的長脖子是因為連續數代都努力伸脖子去夠樹木頂端的樹葉而形成的。再比如鼴鼠之所以近視,是因為它在地下居所裡用不上視力,所以這一功能發生了退化。

達爾文出現之後,生物學決定論變得不再那麼短視了。

2010-10-04

康笑菲(2009)狐仙

43
與狐男和狐女有關的故事,即使內容、情節各不相同,卻都顯示他們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是模糊的。狐男故事的架構一般如下:一開始,狐男非常有禮貌地向那些家境富裕的小姐提親。他們的父母親雖然被狐男英俊的外表和出眾的才氣吸引,但因為沒有透過合適的媒人,也不清楚他的家世背景而拒絕婚事。唯有當提親一事遭拒,狐男才會使用妖術,強迫那個小姐和他發生性關係。

2010-09-09

Simone de Beauvoir(1949)第二性‧情人

女人一旦發現所崇拜偶像的缺點和平庸,就會感到極度失望……這種幻滅要比孩子看到父親威望被毀掉時所產生的幻滅更為殘酷,因為女人親自挑選了那個人,她已經把自己的全部存在交給了他。


她膜拜他,她崇拜他,但對他來說她不是朋友,因為她沒有認識到他在世界處於危險之中,沒有認識到他的設計與他的目標和他本身一樣脆弱;她把他看成真理,所以她曲解了他的自由——他的猶豫和精神痛苦。這種拒絕以人的尺度去衡量情人,就是女性許多荒謬的原因。女人要求得到情人的偏愛。答應嗎?那他就是慷慨的、富有的、偉大的;他就如同國王,就是神。拒絕嗎?那他就是貪婪的、卑鄙的、殘忍的;他就是如同魔鬼和牲畜一般的人……難道在超人和非人之間就沒有人的位置嗎?

2010-09-02

维特根斯坦 Wittgenstein (1993)


編劇之一是Terry Eagleton,製片是Tarliq Ali

線上影片(中文字幕)在這裡

這個書單很有趣

為什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者會對維特根斯坦這麼感興趣呢?

2010-08-31

譚家哲(2006)形上史論 32-36

希臘神明主要分為兩類:主要神明及次要神明。

主要的大神有:宙斯Zeus、赫拉Hera、波塞冬Poseidon、哈得斯Hades、得墨忒耳Demeter、科瑞—佩耳塞福涅Core-Persephone、阿波羅Apollo、阿耳忒彌斯Artemis、雅典娜Athena、赫斯提亞Hestia、墨提斯Metis、赫耳墨斯Hermes、赫費斯托斯Hephaestus、阿瑞斯Ares、阿佛羅狄忒Aphrodite、狄俄倪索斯Dionysus。

次要的神明有:大地女神蓋亞Gaea、天神烏刺諾斯Uranus、海波之神蓬托斯Pontus、瑞亞Rhea、克羅諾斯Cronos、時序女神忒彌斯Themis、忒提斯Thetis、醫藥與治療之神阿斯克勒皮俄斯Asclepius、畜牧之神潘Pan、力大無比堅韌不拔的赫拉克勒斯Heracles等。

這主要與次要之神明之區分,與其說是在文明與自然之間,不如說是在神聖性與非神聖性之間。

例如掌管醫藥的阿斯克勒皮俄斯,雖然作為神靈,但他所掌管之疾病之事,也只是人類自身之事,因而其價值不高。同樣,忒彌斯雖掌管秩序、時序,但這些只是從人世間與自然之秩序時序言,甚至像家庭內部之規律一樣,只是人倫之事,非存有更大之事。如此我們始明白,對如赫拉克勒斯般之勇猛與力量,都仍只歸屬於人類型態下之勇猛與力量,非神性的勇與力量。而作為天地之神之烏刺諾斯與蓋亞,也只是此人世間義之天與地而已,此人世間義之萬物之母而已,故只屬次要神明,非主要神明。……連孕育了奧林波斯整個神系(主要大神)的瑞亞與克羅諾斯,本身都非屬主要大神之行列,創造與孕育神聖者本身並非必然自身神聖的,創造與孕育這兩事非本身神聖故。如此,潘神這森林與畜牧之神,其喜悅與恐懼,都是人世義的。

那麼,從主要大神中,我們可見古希臘怎樣的一種神聖性?我們簡略地列表如下:

宙斯Zeus:正義
赫拉Hera:生殖性、女性
波塞冬Poseidon:破壞性的負面力量
哈得斯Hades:晦暗之所
得墨忒耳Demeter:得獲、成果
科瑞—佩耳塞福涅Core-Persephone:神秘性
阿波羅Apollo:純淨、淨化性、形象、美(文明的)
阿耳忒彌斯Artemis:淳淨之自然、文明之先、自由無約束性
雅典娜Athena:文明的智慧與實踐力量
赫斯提亞Hestia:凝聚性、中心性、聚積性、內化性
墨提斯Metis:巧智
赫耳墨斯Hermes:向外性、動態性、傳達、交換、穿透性、超越性、變異性
赫費斯托斯Hephaestus:工匠性、技術性、工藝之美、魔變性
阿瑞斯Ares:戰鬥性、野蠻力量、盲目力量
阿佛羅狄忒Aphrodite:愛、慾望、誘惑力
狄俄倪索斯Dionysus:他者、真假混同、表象性、戲劇性、毀滅區分之力量、原始無分別性之一體存在

從希臘這些大神,我們可以看到,古希臘視為神聖世界者,乃種種精神性、精神力量或精神型態。這些內容,其實與次要神靈所代表的內容一樣,本是出自人類世界之事物。差別只在於,一者單純是屬人的或人類型態之事,甚至只是物質事物之事,無超越人類平凡性時之超越性,而另一者,主要大神所代表之一切事物,都駕馭著人類,而在其上。古希臘之神聖性應是從這駕馭性而來的。因而像愛與欲望等人類現象,從其永恆地駕馭著每人之生命及人類之生命言,是超乎人之上而駕馭著人類的,換言之,神性的。

在古希臘這時期,被視為神靈的並非一確確實實信以為存在的個體人格性的上帝,非作為個體自我的神靈,非一個體(人),而是在人類存在中種種人類無法跨越、無法駕馭的力量。

這是古希臘唯一之形上性,既是此世中之真實,但又是對人類(力量)而言,超越其上的。

因而若把希臘神話理解為對種種自然力量之表達,這明顯是不正確的。古希臘人眼中不但沒有自然世界,他們甚至連物質世界嚴格而言都沒有。因對物質之為物質之提出,正是由對立古希臘精神的哲學思想(先蘇哲學)始有。同樣,古希臘也沒有後來所謂的精神,因為對我們而言,精神性只是對反物質性而言的。對古希臘人而言,二分應在神性與平凡人性這兩者之間,非在精神與物質之間。而類同精神性之神性,單純是一種在人力之外之持存之力量、駕馭著人類之力量。稱這樣的力量為精神性之目的在於,如愛與欲求那樣,古希臘人沒有從精神/物質分類其本性,沒有從事物「作為物」時之「本性」觀事物,更沒有因而貶低其價值,而反而只從力量衡量一切,從「相對於人」而言之「力量」而定其神性抑人性。如此而愛與欲望是精神性的、工匠技藝亦是精神性的。這一切都非在人力範圍之內,或都體現為一種超越人類力量的力量。

古希臘人早已知此事實。因而神人之分隔好像表示,這即將或曾經在人類世界中支配性的力量,是不應為人類所碰觸的。古希臘作為人時其全部德行在此。這即古希臘所言之人類之明智。俄狄浦斯Oedipus以其力量試圖碰觸這超越的力量世界,故難逃悲劇命運。

2010-08-21

沒有神的所在—侯文詠讀金瓶梅



讀完侯文詠「編寫」的金瓶梅,有一些雜亂的想法,記在這裡。

侯文詠維持了一貫的流暢文筆,對一些段落的解讀很精彩,尤其是武松出獄回來騙殺了潘金蓮那段,場面鮮血淋漓卻毫無正義感可言,大概是全書最好的地方。對於西門慶死因的翻案也很好:以現代醫學指出西門慶的死因並非縱欲過度,而是梅毒,儘管縱欲過度是加劇病情的因素,但不是主因。

至於他的核心提問,則恐怕是搞錯了方向。

侯文詠的提問:「當價值不在,一切只剩慾望,生命會變成什麼?」這是關心人生目標、方向、理想之類的人才會問的問題,一般人事實上並不會有機會觸及這樣尖銳的問題,因為一般人很難有機會讓自己的生活只剩下慾望,或者說讓自己的慾望在現實中如此膨脹開來。

我們社會的大多數中下階層人民的生活,其實在相對的程度上是禁欲的,因為在我們這個社會,慾望是需要強大的金錢與權力才能支撐的。在這種情況下,正如馬克思指出的,無產者早被斷絕了實現慾望的可能,即便現代的消費文化不斷挑動其慾望,實際上也絕無可能實現其中的那怕十分之一。

換句話說,大多數現代人之苦,如果不要把上層階級的生活處境混淆於下層階級的話,恐怕不是慾望橫流、生命虛無的問題,而是慾望不斷被挑起、卻又不斷受挫的無盡焦慮與困頓。與之相比,《金瓶梅》中的種種,就像是一場華麗的煙火秀,精彩而毫不真實。

侯文詠的提問,對於一般人來說,也許是太過奢侈了。

即便是就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或現代的資產階級而言,《金瓶梅》式的狂亂慾海也絕非常態。

《金瓶梅》故事展開的年代,絕不是如今天一般物慾高度發達的年代,而只是在物慾高度發達的年代的「開頭」。這不論是就《金瓶梅》的成書年代,或是就書中的核心故事內容而言,都是如此。書中的西門慶其實是個暴發戶,而非已經真正成熟的、典型的資產階級。暴發戶的典型特徵,就是過份熱烈地追求物慾、歡愛、炫耀,在權力鬥爭層面,則是粗野、無分寸、巧取豪奪。這些都不是早早習慣於富貴、權力的統治階級,或真正老練的資產階級,會展現出來的形象。

與此相關的第二個問題就是,侯文詠的提問太過侷限於傳統的所謂人文關懷,以致無法理解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現實的真正困境。所謂「一切價值消亡,慾望亦非出路」此一關切,對我們今天所面對的現實而言,是否真具有如此重要性?

當然,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同此一關切,只是從今天的情況來看,我們的社會一面解消一切價值與慾望,另一面又以各種方式將其製造出來,例如:偷拍揭露政客偷情的同時,總不忘祭出最道德化的字眼加以抨擊;報導血腥命案,也必定追索警方破案、實現正義;抨擊政府舞弊無能,必定期待廉能統治,等等。在今天的條件下,慾望並非問題,價值也並不缺乏,因為今天的主調已是鼓勵多元慾望、多元價值,在《金瓶梅》中顯得新穎、離經叛道的東西,在今天都已經是報紙、電視的例行內容。

今天的情況是,我們不缺乏價值,問題是我們有太多的價值,可以隨各種需要而換上。真正的問題可能在於:實際上究竟是誰在追求,以及追求的是何種價值、何種慾望?

今天的意識型態,乃是以資產階級的價值為價值,以其慾望為慾望。比如我們想要擁有一個溫暖的家,但此一想望必須滿足建商的利潤計算才能實現,你要嘛投身此一遊戲,努力向上爬,要嘛作個社會邊緣人。除了被預先設定的慾望與價值之外,我們已被預先剝奪了真正的選擇與出路。

侯文詠侷限於將慾望與價值等抽象地對立起來。但如果說,事情的真相其實是:你的價值與我的價值互相衝突,你的慾望是以犧牲我的慾望為代價,那又如何呢?

另一個重要缺憾,就是性愛的問題。侯文詠基本上對性愛場面輕描淡寫,把性愛視為劇情主線的一個輔助部分或引導部分。但這對一部長久以來被讀做情色文學的經典而言,顯然有點文不對題。即便不從讀者的角度思考,以蘭陵笑笑生自己的立場而言,他如果並不真的在意那些性愛情節,又為何要花那麼多篇幅與心思在上面呢?

我相信,蘭陵笑笑生之所以會寫出這麼大篇幅的性愛場景,其實與他對那個顛覆性的新世界的遭遇經驗有關。很可能,正是性愛的狂亂構成了蘭陵笑笑生經驗的核心部分,構成了蘭陵笑笑生的核心震撼、迷惑與創傷。

這部分或許可以來點精神分析?


2010-08-15

Giacomo Leopardi - Thoughts 23 47 31

23
The common saying that life is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 is verified above all in this: that the world constantly speaks in one way, and just constantly acts in anoher.

47
Man is condemned to consume his youth (which is the only time to store up fruit for the years to come and make provision for himself) without a purpose, or to waste it in procuring enjoyments for that part of his life in which he will no longer be capable of enjoyment.

31
In every land the universal vices and ills of mankind and of human society are noted as peculiar to that place. I have never been anywhere where I have not heard, 'Here the women are vain and inconstant, they read little, and they're poorly educated. Here the public are curious about other people's affairs, and they're very talktive and slanderous. Here money, favour, and baseness can achieve anything. Here envys rules, and friendships are hardly sincere,' and so on and so on, as if things went on differently elsewhere. Man are wretched by necessity, and determined to believe themselves wretched by accident.

2010-08-11

【左右看】聯合國設立曼得拉國際日

【左看】從種族隔離到階級隔離
李亮(文字工作者)


除了世界盃足球賽之外,近來還有另一件事讓人們注意到南非。2010年7月18日,聯合國首次在各國舉辦了「曼得拉國際日」的慶祝活動,一方面紀念曼得拉對種族、人權、婦女等議題的貢獻,另一方面,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稱,曼得拉體現了聯合國的最高價值。然而,此一最高價值,對照曼得拉實際的政策路線與南非的現狀,實在是天大的諷刺。

南非前總統曼得拉,向來以人權鬥士的形象出現在世人眼前,但他同時也是南非在種族隔離之後迅速轉向新自由主義的關鍵人物。南非的反種族隔離運動其實有許多激進草根力量支撐,但曼得拉主政時期卻改變了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NC)原本中間偏左的政策路線,對內解除管制、私有化,對外開放市場,迅速融入當時歐美提倡的新自由主義,直到今天,南非的經濟持續依賴能源與礦業,貧富依然懸殊,失業率超過25%,階級矛盾異常劇烈。

能夠一邊憑藉反種族隔離而來的正當性為新自由主義戴上人道面具,一邊和平地撤除種族隔離而強化階級隔離,恐怕才是曼得拉受到西方歡迎的根本原因。


【右看】新興民主的意識型態
王放(政治評論員


前幾年甚囂塵上的文明衝突論,如今隨著世人的焦點轉移到金融危機後的世界局勢,逐漸轉變為歐美國家與金磚四國等發展中大國之間的發展模式的較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組對手,無疑是美國主導的「華盛頓共識」與中國主導的「北京共識」。然而,向來對發展議題走向敏感的聯合國,卻在去年發起、今年7月18日大肆慶祝了首屆「曼得拉國際日」,背後所指為何?

表面看來,聯合國似乎希望在「華盛頓共識」與「北京共識」的對立之間找出第三條路,而且是一條中小型發展中國家可以仿效的道路。但細究曼得拉生平與政策便可知道,儘管他反抗種族隔離制度,但走的是民主和平的道路,上任之後也採用「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方式,不清算不起訴當初的獨裁者,也很少有受害者得到補償。他關心平民與窮人的利益,但並未大幅破壞白人的經濟地位,並且透過自由化、私有化政策積極加強與歐美的經濟聯繫,對全球化抱持正面態度。

這樣的曼得拉,事實上更像是西方自由民主意識型態的版本之一,聯合國高舉曼得拉做旗幟,不僅是給西方畫新妝,更是衝著中國來的。

From:台灣立報2010.08.11

Reference:
South Africa: 20 years after Mandela's release, class apartheid continues - Patrick Bond
Mandela's Legacy - Ashwin Desai
聯合國為何要設"曼德拉國際日"? - 丁果


2010-08-04

塞車



遇上關公1850歲誕辰,行天宮附近大塞車。公車從松山機場花了半小時才到行天宮門口。在這被迫停滯的時刻,回想起去年陷入同樣情境中的我,原來,一年又過去了。如此匆匆的365天,我都作了些什麼?完成了些什麼?

每天滿檔的生活與事件,一時竟想不出半件可算得上數的。


2010-08-03

【左右看】重讀亞洲經驗

【左看】國家主導市場 市場主攻出口
趙萬來(大學教授)


韓國去(2009)年自殺人數增至1萬4千人,平均每天40多人自我了斷,勇冠所有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這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捲起厭世潮的直線攀高點。

然而右派看錢不看人,只見韓國經濟復興快速,於2007年人均GDP跨過2萬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接管破產國家的優等生,遂於10天前在韓國大田與李明博政權聯合舉辦一場高階國際會議,同時標高亞洲成功的經驗,在歐、美、日俱遭去年金融海嘯重創之餘,好像東亞再次煥發奇蹟的光芒,甚且成為市場拜物教的新典型。

其實,亞洲經驗無他,就是兩條:一是國家主導市場,再是市場主攻出口。前者需要資本,是以多方聚歛民財成為必然,從而培育御用企業,不管叫公營或私營,統統都是官僚資本,優先佔領產業鏈的前端與上游,形成主控國內市場之勢,然後糾合民力進軍國際市場去「創匯」,不惜犧牲勞工與環境。所謂貧富懸殊化,不僅是此一發展戰略的後果,也是其前提,否則就無以鞭策下民發揮勤勞的美德了;同樣地,官商一體化既是前提,也就難逃貧腐成風了。總體經濟容或膨脹於一時,而內生矛盾也跟著滋長,終至大爆炸。

1997年對東亞是擰去水分,引進外資如舊,但不允來去無蹤,也不再流血輸出而揹上內、外債,也就是做實,恰與歐美13年來猛吹泡泡相反,得以今日倖存,但絕無長存之理。


【右看】重回世界舞台 更近中心一步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甫才落幕的大田會議係IMF選在韓國介紹亞洲的成功經驗,具有兩層意義:就韓國而言,13年前血崩式破產,IMF緊急輸血搶救,並代為重整國政,而今重生一如浴火鳳凰,更勝從前靚麗,這是對韓國傳奇的肯定,也是IMF一貫開列新自由主義藥方的自我肯證。

就亞洲而言,1997年以前20年間,先後出現四小龍、四小虎以及業已隱然可見的中國大恐龍,一時「亞洲奇蹟」云云甚囂塵上,不期突發一場金融風暴,掃成落花流水,今番重獲IMF確認,又回到世界經濟舞台,更近中心一步。如果說,前次以「加工出口導向」為發展中國家之表率,這次則以「穩健的宏觀經濟框架,健康的公司與金融部門資產負債表」向已發展的美、歐示範,指明亞洲雖然橫遭2008年秋季華爾街闖大禍的池魚之殃,卻最先渡過難關,使得亞洲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在2009年第一次超過世界其他地區,此一態勢將成趨勢,IMF月初的最新預估,全球經濟10年的增長率為4.6%,亞洲為7.5%,其中印度為9.4%,中國為10.5%。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亞洲增長的動力越來越轉向內需,力道益見厚實。

在此亞洲重獲加冕之時,亞洲人還得清醒看見,政府介入市場太強、太深了,亞洲經驗很關鍵的一條是:政府可充當起動馬達,起動了市場,市場就是引擎,自會運轉,切勿馬達取代了引擎。

From:台灣立報2010.07.29

【左右看】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

【左看】走資反帝 攘外先安內
趙萬來(大學教授)


紅旗飄飄61年,今日搴起大纛的,竟是台灣生長、美國名校加冕、香港執教的郎咸平,開示中共及其百姓以新帝國主義,諄諄舉例新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出書劈頭即引列寧「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序末又錄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戰鬥」,堪稱14億人他最紅。

但是這一位反帝鬥士也未免囫圇吞棗,既然帝國主義來自資本主義的發展,怎麼不追根究柢反資本主義呢?恰相反,他極力美化之,稱道自私自利只是資本主義的表面現象,甚至是副作用。他發明資本主義的靈魂乃「信託責任」,就是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對國家、對民族、對百姓,以及對我們所在公司的股東要存有一份責任感,這種責任感難以言說、無法定量分析,它就是良心。他舉證美國120名富豪反對減免遺產稅,卻無視資產階級做為一個整體是大表贊成的,把例外顛倒為常例;又說員工缺乏信託責任是企業最大的困擾之一,也就是罵受雇人沒良心,讚雇主有良心。這就是郎記資本主義。照此邏輯,雇主恒受害,怎麼會發展出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怎麼會發展出欲亡中國的帝國主義?

郎某只看見國族對國族的侵蝕,抹煞國族之內資本對勞工的壓迫,這樣走資反帝,不過是攘外必先安內的現代版,果然是一位蔣記三民主義的虔信徒。


【右看】台灣兵團 出場準國師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今夏,溽暑襲中國,逼人涔涔汗下,不復有大陸型氣候的乾熱,與此同時,郎咸平急急拋出《新帝國主義在中國》、《新帝國主義在中國Ⅱ》,與《新帝國主義併購中國企業的真相》等三書,以其企管教授的手法臚列案例,一一解析,具體說明中國刻正遭到經濟殖民化,情況岌岌可危更甚於鴉片戰爭的大清朝,不啻是潑出一大桶的冰水,直衝「中國崛起」的高燒腦門,教人嚇出一身冷汗。

無疑地,郎咸平已成為大陸開放改革30年來最具衝擊的諍友。他出身台灣,到美國華頓商學院拿博士,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完全是一位「境外人士」,但大膽越境,入到內地,上到電視,輯印成書廿多本,從企業經營進到經濟政策再到國政方略,並已論及中美的文化大戰,越講越宏大,而其尖銳程度,可說舉國無出其右,尤值玩味的是,他先前在上海開講,不獲寬容,竟在廣州復出,顯然離不開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的庇護,而汪洋盛傳是兩年後政治局常委的熱門人選,是則郎咸平這套國族主義經濟學恐怕還不止於暢銷書而已。

我們隔海傲視,台灣兵團源源不斷橫掃大陸,從鄧麗君到周杰倫,一路引領流行文化,高雅文化則有李敖、南懷謹到龍應台。如今出場郎咸平,指點江山,儼然準國師;我們隔岸也黯然,怎麼楚才晉用了!

From:台灣立報2010.08.02

2010-08-01

Giacomo Leopardi - Dialogue between Fashion and Death

FASHION -- Do you not recognise me?

DEATH -- You must know that I have bad sight, and am without spectacles. The English make none to suit me; and if they did, I should not know where to put them.

FASHION -- I am Fashion, your sister.

DEATH -- My sister?

FASHION -- Yes. Do you not remember we are both born of Decay?

DEATH -- As if I, who am the chief enemy of Memory, should recollect it!

FASHION -- But I do. I know also that we both equally profit by the incessant change and destruction of things here below, although you do so in one way, and I in another.

DEATH -- Unless you are speaking to yourself, or to some one inside your throat, raise your voice, and pronounce your words more distinctly. If you go mumbling between your teeth with that thin spider-voice of yours, I shall never understand you; because you ought to know that my hearing serves me no better than my sight.

FASHION -- Although it be contrary to custom, for in France they do not speak to be heard, yet, since we are sisters, I will speak as you wish, for we can dispense with ceremony between ourselves. I say then that our common nature and custom is to incessantly renew the world. You attack the life of man, and overthrow all people and nations from beginning to end; whereas I content myself for the most part with influencing beards, head-dresses, costumes, furniture, houses, and the like. It is true, I do some things comparable to your supreme action. I pierce ears, lips, and noses, and cause them to be torn by the ornaments I suspend from them. I impress men's skin with hot iron stamps, under the pretence of adornment. I compress the heads of children with tight bandages and other contrivances; and make it customary for all men of a country to have heads of the same shape, as in parts of America and Asia. I torture and cripple people with small shoes. I stifle women with stays so tight, that their eyes start from their heads; and I play a thousand similar pranks. I also frequently persuade and force men of refinement to bear daily numberless fatigues and discomforts, and often real sufferings; and some even die gloriously for love of me. I will say nothing of the headaches, colds, inflammations of all kinds, fevers -- daily, tertian, and quartan -- which men gain by their obedience to me. They are content to shiver with cold, or melt with heat, simply because it is my will that they cover their shoulders with wool, and their breasts with cotton. In fact, they do everything in my way, regardless of their own injury.


2010-07-26

丈量世界 Die Vermessung der Welt(2005)

池塘結冰了,在傍晚昏暗的光線下,白雪和冰柱皆呈藍色。哥哥突然語重心長地說,他有些話想跟他說,大家都很擔心他;他的沈默寡言、孤僻,他在課業上遲遲沒有進展。須知,他們倆面對的是一場偉大的試驗,誰都沒有權力退出這場試驗。他忽然猶豫了一下,繼而說,冰結得夠厚、夠紮實了。

真的嗎?

當然囉。

弟弟點了頭,深深吸了一口氣,小心翼翼地踏上冰面。他考慮著,該不該吟誦克羅普斯托克的溜冰頌。他將雙手攤開,一下子便滑到池中央,開始原地轉圈。哥哥則站在岸邊,身體微微往後仰,注視著他。

猝然四周一片寂靜。什麼也看不見了,他冷得幾乎失去知覺,這才意識到自己在水底。他用力一蹬,頭頂撞上硬物,是冰。他頭上的皮草帽逐漸鬆脫,漂了出去,頭髮頓時散開來,腳碰到了地面。眼睛逐漸適應黑暗後,有片刻間,他看見了一幅靜止的畫面:顫動的草莖,搖擺其上的葉身竟透明如薄紗,一尾魚優游期間,剛剛就在那裡,但怎麼不見了,一切猶似幻境。

他開始游動,並浮了上去,再次撞到冰。他很清楚,自己只剩下幾秒鐘可活。他開始用手摸索,覺得快沒有氧氣了,忽然看見上方有塊深黑色的陰影,是缺口;他使勁往上浮,猛一吸氣、吐氣,嗆個正著。他的手被銳利的冰緣割傷,他用力撐起身體,蜷曲著攀上岸,然後又把腿拉出來,他躺在冰上用力咳嗽,不斷地抽噎。他翻過身,朝岸邊匍匐前進。哥哥跟先前一樣,還站在那裡,身體微微後仰,雙手插在口袋裡,帽緣壓得很低,看不見他的臉。他伸出手,扶他站起來。

那一晚他發高燒。聽見有聲音但分不清是夢境,還是那些圍繞在他床邊的人,他一直覺得好冷,像冰一樣冷。有個男人在他房裡大步走來走去,好像是醫生,他說,你必須做決定,行或不行,決定之後,只要堅持下去就行了,不是嗎?他正想回答,竟想不起來他們在談什麼。繼而,他看見雷電交加的天空下有片一望無際的海洋。他再次睜開眼已經是兩天後的正午,一輪冬日蒼白地掛在玻璃窗上,燒已經退了。

之後他的成績突飛猛進。他變得非常專心,而且養成一種習慣:思考時一定會握緊拳頭,就像要擊倒敵人一樣。他變了,亨麗葉特女士在寫給他的信中說道,現在他變得讓她有些害怕。他要求獨自待在一間空房裡一晚,而且得是最能頻繁聽見夜間聲音的房間。隔天早上他蒼白又沈靜,額頭上拉出生平第一條皺紋。

----------

他輕輕打開房門。人生就是這樣,他無奈地想。儘管一切都會逝去,但活著的人還是得活下去。每日、每時、每分,都得去面對、去處理。總要把活著當作還有意義。

他聽見母親來了,這讓他安心不少。他想起星體。一個簡短的公式,就能表達所有星體的運動。他第一次這麼清楚地意識到,他找不到那個公式了。天色逐漸昏暗下來,他步履蹣跚地走向望遠鏡。

----------

一種死亡統計,高斯說完先喝了口茶,但隨即臉色大變,厭惡地將茶杯往外推,推到不能再遠為止。大家總認為,我們的存在方式是由自己決定的。人生是由我們自己開創、發掘的,我們努力賺錢,找到心愛的人,愛這個人甚於愛自己,然後生小孩,小孩或許聰明,或許愚蠢。然後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去世,自己也逐漸衰老、變笨,最後病了,終於也入土為安。大家總以為,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但數學告訴我們,我們只是選擇了一些較為寬廣的路走。

----------

他還記得那個傍晚嗎?哥哥終於問起,那天他們讀到阿奎爾的故事,他當場決定,總有一天要遠征奧利諾科河。他們還為了日後要昭告世人,把那天的日期記了下來。

當然記得,洪堡說,但他不認為世人會對此感興趣。他甚至懷疑那趟旅行的意義。雖然找到了那條運河,但根本沒有為當地帶來繁榮,還讓自己身陷險境,被漫天的蚊蟲攻擊。其實邦普藍是對的。但至少,他並沒有活得很無趣。

他倒是沒怕過無聊,哥哥說,不過他不願意自己一個人過活。

他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洪堡說,但他最害怕的卻是無聊。

他一直無法釋懷,哥哥說,自己從沒做過首相,都是哈登貝格從中作梗,不然絕對是他!

沒有人,洪堡說,生來具有使命。我們唯一能做的,只是下定決心去假裝自己有一項使命,一直假裝到連自己都信以為真。當中一定有許多事情無法配合,所以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必須對自己殘酷!

哥哥退後幾步,仔細打量他,然後問:還是童男?

你知道?

一直都知道。

他們彼此無言地並肩而坐,過了好一會兒洪堡才站起身來。一如往常,他們既隆重又正式地互相擁抱。

還會再見嗎?

當然,以血肉之軀或通透的靈魂。

---------

【287】午後他會去森林裡散步。如今他再也不會迷路了,沒有人比他更熟悉這裡附近的地形,是他把這裡所有一切固定在地圖上的。有時他會覺得,自己並非測量過這片土地,而是創造出這片土地,透過他,土地才得以真實存在。在這片只有樹木、苔蘚,雜草叢生的土地上,如今佈滿了直線、夾角和數字所形成的網。任何東西只要一經測量,就再也不是,或者說再也不可能是原先的樣貌了。高斯不禁要問:不知道洪堡有沒有領悟到這一點?

【310】一切事物如其本身,不會因為我們對它有所瞭解而不同,它還是它,不管我們或別人發現了它,或甚至沒有人發現過它,它都依舊是它。這是什麼意思啊?沙皇問,他正在為洪堡披掛別有聖安妮勳章的彩帶,但經洪堡這麼一說,他的動作突然停住。洪堡趕緊解釋,他只是在說,我們不能太高估科學家的能力,科學家並非造物者,他們沒有辦法創造,他變不出土地,無法培育出果實,他既不播種也不收割。後繼者將踩著他的腳步繼續前進,他們會知道更多,後繼者又會有後繼者,又將踩著他們的腳步繼續前進,然後又會知道更多,但終有一天,所有一切又會崩塌,復歸於零。


2010-07-11

港澳行 Macau & Hong Kong

相簿: Macau & Hong Kong
去了一趟澳門與香港,用手機拍了一些照片。浮光掠影地轉了轉,說不上什麼深入觀察,至多是讓以前從書裡得來的一些關於港澳的知識,比如馬國明在《路邊政治經濟學》裡寫的那些空間文化分析,補上一些真實的感覺。

去香港時正好看到香港報紙報導,目前香港正在進行最低工資立法。香港是世界上有名的長期沒有最低工資立法的地方,經過多年努力終於有所突破,現時的「戰場」已移至工資水平。行政機關與商界希望將最低工資的「起點」壓低至時薪22元港幣上下,有議員甚至喊出應在時薪20元港幣以下。勞工團體(職工盟)則要求應給給付能夠養家所需之「生活工資」(勞工團體指出香港的供養係數為一比二,即一個人工作,養活兩個人),應不低於時薪33元港幣。近期內香港的臨時最低工資委員會即將訂出首個最低工資水平。

另外,印象最深的場景是某天夜裡我走進小便利商店,被男子的歌聲吸引,發現三個男人圍著小桌站立,喝酒唱歌。攀談後知道是尼泊爾來的建築工人,邀我一起加入。言談間聊到工作的辛勞,其中一位給我看他長滿老繭的雙手。至於他結結巴巴地敘述的薪資、每月開銷、匯款數額之類,一半因為我的恍神,一半因為他其實已有幾分醉意,則無法弄清了,只記得他不停地說,要栽培兒子多唸書,不要像他自己一樣辛苦賣力氣過活……


2010-06-10

企業人格診斷書(The Corporation)


線上收看:上半部下半部


這是部很棒的紀錄片,應該不少人已經看過。這種深入剖析經濟議題的紀錄片實在應該多些。

不過,看完這片我還有另一個感想,恰好最近讀到的一本書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
現今人們的分歧通常僅涉及細節。政治異議者或許仍披著激進主義的外衣,但只要深入點分析,問對方真的想要什麼時,我們得到的通常只是一些相當溫和的建議。反全球化示威者或許會喊出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口號,但只要做一些保護環境的承諾,或是修改下一輪自由貿易協定中的仲裁機制,他們通常就願意和解了。……

激進份子都跑哪裡去了?紀錄片《企業人格診斷書》(The Corporation)花了超過兩小時的篇幅,猛烈抨擊現代企業對金錢與權力「精神病態式」的執迷,但結束時卻沒有呼籲工人奪取生產工具或是政府將大企業收歸國有。該片反而頌揚加州小鎮阿卡達(Arcata,人口16651)所爆發的「草根民主」(grassroots democracy):居民團結起來,將當地速食連鎖店的數目降至九家。有點反高潮,對吧?

--《髒錢》p.29



2010-06-09

【左右看】世界銀行推銷海外墾殖

【左看】本末倒置
李亮(文字工作者)


今年4月26日,世界銀行在華盛頓召開了土地政策與管理的年會,主題聚焦在目前世界上日益流行的海外墾殖現象。然而,根據一些報導指出,世銀內部已完成(但因故尚不願公布)的研究報告承認,此類投資對於當地的社區與小農完全沒有好處可言,但這似乎完全不妨礙世銀繼續公開推銷其關於海外墾殖的「社會責任」原則。

世銀的報告檢視了近幾年在80個國家中的389個海外墾殖案例,其中37%目的是生產糧食,35%是生產生質能源作物。此波進行海外墾殖的國家(與企業)主要是中國、英國與中東產油國,墾殖地首選為非洲,其次為亞洲、拉美與東歐。更重要的是,報告分析墾殖地點的選擇原因,除了土地資源豐富、當地機械化程度低之外,竟然還有「當地土地管理能力薄弱(weak land governance)」一項,擺明了是利用當地政府效能不彰大鑽漏洞,期待其遵守社會責任實為緣木求魚。

從國際發展工作的角度來說,真正該作的是讓發展中國家逐漸加強自己的生產能力,有了糧食剩餘之後便能夠出口,在此基礎上讓各國互蒙其利。本應推動發展工作的世銀,對海外墾殖的態度完全是本末倒置。


【右看】邁向雙贏
王放(政治評論員)


自從前幾年出現世界糧價高漲的現象引發世界糧食危機以來,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著眼於自身的糧食安全,而向外尋找土地進行墾殖。同時,由於生質能源的前景看好,許多企業也紛紛在全世界尋找適合的土地進行直接投資。這兩股力量共同促成了全世界新一輪的、對於土地資源的需求。

今年4月26日,世界銀行在華盛頓召開土地政策與管理年會,如何看待目前世界上此種大舉進行土地、農業直接投資的現象,成為場內場外的爭議焦點。場外的抗議人士以「攫取土地(land grab)」稱呼此一現象,認為這將嚴重傷害小農的權利、賤賣發展中國家的土地資源,甚至危及國家主權。

然而,回到現實來看,這些貧窮的發展中國家空有大量土地與天然資源,卻多半陷於低度發展的困境,農業部門生產力因為缺乏科技投入與現代經營管理,多年無法提升,農民的權利則不等外國公司侵害,早被其本國政府與一干土豪劣紳欺壓多年。如今,來自中國、英國、中東產油國的企業引進現代化的技術進行墾殖並提供工作機會,只要能夠遵守國際機構所認定的社會責任原則,未嘗不是雙贏的好事。

From:台灣立報2010.06.09


==========================
Reference:

The World Bank in the hot seat - GRAIN 此篇報導揭露了世銀尚未公開的報告的一些內容。

(Mis)Investment in Agriculture - Oakland Institute 這是加拿大一個民間智庫Oakland Institute所做的報告,對於世銀推動land grab的角色提出批判。順帶一提,為這報告作序的Howard G. Buffett是富豪巴菲特的兒子。

Responsibly Destroying the World’s Peasantry - Olivier De Schutter 這篇評論也不錯

2010-06-02

閒庭信步的鳥






今天一大早去圖書館還書,結束後走向停車場,途中遇到了這傢伙。









2010-06-01

【左右看】氣候競爭力指數

【左看】自欺或欺人?
李亮(文字工作者)


自從環保議題在20世紀浮現以來,歐美主流的政界商界對於環保議題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抗拒、被迫適應,至今已轉為積極利用,將環保作為吸納進追逐利潤的競賽中,開展三度空間的「綠色資本主義」。除了有實體面的資源回收利用,開發節能產品與再生能源,還有虛擬面的碳權交易等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以及制度面的「綠色新政」計畫,如組織架構改造、國際氣候議題外交談判等等。

4月2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一民間顧問機構合作發表了一項新的競爭力指數——氣候競爭力指數(Climate Competitiveness Index),將上述趨勢繼續推進。該指數不僅僅衡量各國實際作了什麼(諸如水電價格與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如何),也衡量各國的領袖態度、政府部門政策方向、社會大眾的參與程度等等,並將之歸結到綠色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可以看做是各國綠色產業發展前景的指標。

可以看出,此一指標依然不脫企業營利的考量,同時也由於其衡量的是各國的政策作為而非實際的生態環境情況,因此難保不會出現綠色企業競爭力一流,但整體生態環境依然惡化的弔詭現象。


【右看】綠色資本主義更有競爭力
王放(政治評論員)


台灣對於各式各樣的競爭力指數並不陌生,對歐美機構所做的國際競爭力評比向來十分敏感,屢屢引起官員出面回應,但其實沒有多少人審視過這些競爭力指數的具體意涵與潛在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競爭力指數往往侷限於經濟、尤其是企業的情況,忽略環境永續的面向。4月21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一民間顧問機構合作,發表了一項全新的競爭力指數——氣候競爭力指數(Climat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令人耳目一新。

氣候競爭力指數以近年來逐漸興盛的綠色經濟概念作為核心,衡量一個國家的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在朝向環境永續、低碳經濟發展方面,作了多少努力、達成多少成果。不僅將具體的成果納入指標,連相關的制度環境與社會共識程度也一併考慮在內。此種競爭力的具體落實,其實就是各國的綠色經濟產業的發展情況,向來重視環保的北歐國家居於領先地位,OECD國家居次。

對台灣而言,此項競爭力指標不僅可以提供許多線索,讓政府找出別國的成功經驗加以學習,更可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行不悖的觀念。


From:台灣立報2010.06.02




Reference:
Greening Capitalism is not Enough - Gerhard Schick

Green Capitalism: Crisis, Climate Change and Unchecked Growth - Stephan Kaufmann
Tadzio Müller

對綠色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德文,最後一章是英文)

【寰宇縱橫】兩韓魚雷博弈與濟州島會議

■王北固(社會評論者)

南韓天安艦爆炸事件,最近一個月的發展一反兩個多月前剛發生時首爾審慎不確認的立場,在美國為首的多國協助調查研究之後,認定是北韓魚雷所為。接下來平壤喊冤堅決否認並威脅將開戰,美國發動國際媒體圍攻,迫北京表態支持譴責制裁北韓。

俄羅斯宣稱:沒有100%證實係平壤魚雷攻擊之前、不可譴責、制裁北韓。接著北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急訪南韓,在首爾宣稱「不包庇(兩韓)任何一方」,堅不表態支持譴責北韓、但宣稱譴責破壞朝鮮半島和平者,隨即在29日往南韓海域濟州島,與南韓總統李明博、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合開三國會議。

俄羅斯的說法,不僅因為身居聯合國安理會五強之一,擁有決定譴責北韓與否的最後權力,而具參考價值,更因為100%的真相可能永遠查不出來。舉一個往例:二戰德進攻蘇聯之前,曾發生希特勒副手赫斯單人駕機祕飛倫敦,帶去柏林欲結盟英國聯合攻蘇的密函,但倫敦私下並不理會,希特勒也立即否認此事而宣布通緝「叛徒」,赫斯從此繫獄倫敦,直到20年前以95高齡老死英獄──德英「結盟」懸案真相,萬年永沈英倫海峽。

國際政治鬥爭無所不用其極,許多詭譎疑案,真相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鬥爭雙方如何攻守,運用疑案博弈。幾個回合之後,或互有勝負、或轉型妥協、或另弈新局,疑案仍懸在那裡,世人的窺伺慾已乏味而不再「追究」真相,事情就過去了。

這次兩韓魚雷博弈,最大的現階段贏家是美國。不論最後的真相如何,至少目前華盛頓已贏了5件大事。第一是打擊北韓的國際地位,並粉碎其10年來在六方會談上的予取予求;第二是破壞兩韓趨統經貿合作;第三是迫使北京陷入對兩韓都有友誼與戰略利益的兩難局面;第四是以朝鮮半島危機強化美日同盟;第五是假如萬一證實是南韓「作假」,反而更可以破壞北京與首爾的經貿合作友誼關係,而嚴重傷害到「東協10加3」的發展前途──這才是美國真正的高層戰略密謀,並且與最近的泰國動盪、菲律賓選舉親美勢力獲勝,大環境新趨勢配合起來。

北京接招的方式十分務實,先在基本立場上保持不落入兩難尷尬,緊接著參加濟州島三國會議。地點十分具象徵意義:60年前韓戰初期金日成席捲整個朝鮮半島,南韓政府退守的最後據點。拉日本首相一齊與會,緩和天安艦事件造成的美軍基地對日壓力之外,就是力求團結三國,保住「東協10加3」。這是第一個回合。

From:台灣立報2010.06.01

2010-05-05

【左右看】陳樹菊現象

【左看】台灣之光照出台灣錯亂
李亮(文字工作者)


台東菜販陳樹菊行善多年,數年前經媒體報導而爆紅,如今更紅到國外去,受到《富比士》、《時代》等雜誌評選頒獎,又再紅回國內,受到政商名流一致讚譽。然而,陳氏善行的本質乃是中下階級之間的互助,其善行的大背景,恰恰是這些與陳氏一同獲獎的政商名流們一手製造出來的階級不公。

細看陳氏所援助的對象,乃至於陳氏自己的成長經歷,皆點出了基層教育與社福資源長期不足,是以需要中下階級自力救濟。這些問題,對陳氏讚譽有加的政府官員其實是負有責任的,如今卻只一個勁地表現對陳氏的禮遇,完全不見任何檢討與反省。

與陳氏一同獲獎的王振堂更是極端的對比。賣菜的陳氏,因為在美國多留一天就要多花政府一天的錢而過意不去,但賣電腦的王振堂所在的電子產業歷來享盡各式補貼,有論者計算宏碁企業的有效稅率可能低於3%,比一般工薪階級還低,如今雖已壯大為全球知名企業,但近年來不斷削減台灣雇用人數,日前產創條例修法時還叫嚷著要求租稅優惠,延續不公的稅制。將這兩者放在同一頂「台灣之光」大帽之下,真是錯亂至極。


【右看】道德教育之星光大道
王放(政治評論員)


厭倦了媒體上充斥的羶色腥、聳動暴力、政治口水,近日的陳樹菊形象令台灣民眾眼睛為之一亮,舉國上下奉為台灣之光。但此一現象,與其說是民眾長久以來的善念在媒體上終於得到抒發,不如說是星光大道的戲碼從文藝版搬到了社會版。

一個自小貧困的台東菜販,竟然因為多年堅持行善而受到美國《富比士》、《時代》雜誌評選為慈善英雄,與歐巴馬、賈伯斯、王振堂等名流一同獲獎,還受到總統鼓勵赴美領獎,此種平民出身、英雄表現的戲碼,正是許多美式電影激動人心的典型形象,如今竟在真實世界中上演,或者說是在充滿人倫悲劇、慘無人道命案的社會版版面(與頻道)上演,怎不令人感動?

類似陳樹菊的例子,在台灣應仍有許多,但一般政府的獎勵與表揚都太過制式化,根本沒有挖掘出其中「平民英雄」的故事性,是以表揚的效果極為有限,社會道德教育的效果遠遠不及媒體的短線操作。如今的時代,要進行道德教化也需要講究方法。如果內政部官員能夠仔細研究陳樹菊的案例,再結合新聞、文創單位的努力,或可開發出更有成效的模式,導正天下人心。

From:台灣立報2010.05.05

2010-05-04

【左右看】藍營頭人雲集上海

【左看】最不堪,二蟬連!
趙萬來(大學教授)


破天荒地,台灣電視終於全程轉播大陸的盛事,「上海世博」的開幕式於焉如實地展現在台人的眼前,出奇的璀燦衝擊眾人,同樣衝擊人心的是,見到我們熟悉的臉孔也高踞在貴賓席上,亦即連吳宋郁四個藍營派閥同場亮相。

這是令人感慨的鏡頭,他們四人在台灣情結深重,王不見王,怎麼在胡總書記欽點下,人一個換一個,排起一字隊,長幼有序地趨承胡某握手,又分別落坐主、次位,無所造次。咦!國民黨統一在共產黨的主場裡。

尤其令人感慨的是,上海正是蔣家國民黨的龍脈,淪陷61年,當是蔣家孽子如連、吳、宋、郁等人所最不堪回首的故地,如今卻喜孜孜來趕共產黨的大熱鬧,恁地不堪,當屬65億全人類的冠亞季殿軍,並且連年蟬連,也是去年4月間,全中國上上下下歡慶共軍渡江攻克南京總統府一甲子,居然國民黨要人出現在南京舉行活動,適與各個電視台紛紛上演「解放」、「淮海大捷」等連續劇毗鄰為新聞節目,真個是建國60周年最活生生的祭品。

蔣家父子不落土,該當為永世冤鬼,綠營反蔣起家,卻獨當反共反華之衣缽,是為冤鬼的孝子賢孫。


【右看】似台商?是台商?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受邀為上海世博貴賓,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和吳伯雄、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及新黨主席郁慕明四個藍營頭頭都受到高規格的接待,一起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而非中國國家主席身分會見,也就是說,四人享受元首級的接待,但非元首、是黨友,反映國民黨對中共的關係是不戰、不和、不降,倒走到中共黨魁的跟前,一而再,距上次北京奧運20個月,不分派系,都走得很不矜持,如果加上私人或以黨名的走動,就像走廚房一樣,真似台商。

連吳宋郁四人似台商?是台商?凡觀者都不免狐疑,遑論綠營。必不免地,他們都傳出替台商「撟代誌」,說好聽,為鄉親服務,說難聽,來當掮客,無論為何,搞政治搞到個案,怎沒瓜田李下之嫌?特別令人繪聲繪影的是連戰,他為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的「連氏大飯店」題扁額,當地又盛傳連氏大肆圈地,到底他跟連氏啥瓜葛,有必要公開解釋,正如北京市長安大街的西端開起台灣夜市及籌建台灣休閒農場,也都不脫連某的名號。

藍營權貴還出了「夫人團」、「哥哥團」……不一而足,享盡特權特惠,而由台灣人民的尊嚴付出了對價。

From:台灣立報2010.05.03

2010-04-19

【左右看】聞醫療奉獻獎得主近事二則

【左看】誰說台灣人有醫生?
趙萬來(大學教授)


從本(4)月起,全民健康保險費率上漲,之前廷議紛紛,好像主漲是魄力、有擔當的官員,反漲則近似媚俗、唯選票是念的政客,其實,這項爭論都沒說破本質性的癥結:全民已遭醫療資本綁架了,所有的健保費一漲再漲,且還將要漲上去,統統歸於醫療業者的口袋。

在這時候,聽見兩位醫療奉獻獎得主的近事,不由得感慨特別強烈。一位如我們所熟悉的故事,義大利籍天主教修士馬仁光醫師奉獻台灣58年後,於3月27日辭世於宜蘭縣聖母醫院,享年88歲;另一位是挪威籍的屏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畢嘉士醫師,在離台回鄉退休後26年後,復又回來曾經行醫30年的屏東,為的是爭取一塊土地,好照顧最弱小的痳瘋病弟兄,而他現年已是84歲。

同樣發生在台灣的醫療情事,形成了尖銳的參照,與其說是洋人與土著之別,或者說教士與俗人的懸殊,不如說是醫療與醫療生意經的反差;說白了,就是治病救人與營利賺錢的根本不同。更準確地說,此乃醫療與非醫療的對比。誰說台灣人有醫生?有醫療業?


【右看】史懷哲神靈請現於此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台灣的醫院集中化、大型化、連鎖化,允稱世界第一,偏偏台灣歷年頒授的「醫療奉獻獎」清一色歸於外籍醫師,他們都行醫於偏遠窮困的村落,罄盡其青春歲月,乃至身瘁於此島國而不歸,傳說中的史懷哲醫生都神靈活現在每一年的頒獎典禮中,直至近年這些1950年代來台的洋教士多已凋零殆盡,才輪到我台灣本籍人士上台領獎,也就是說,一部醫療奉獻獎的歷史,反襯台灣本籍醫療人員的不奉獻。

近日又多了一位不是台灣醫生,卻勝過台灣醫生的義大利醫生馬仁光,然典型不遠去。另一位挪威籍畢大夫去而復返,居然在退休回國後26年又重返屏東,為他念念不忘的照護機構專程來奮鬥土地增值稅,真個是神的僕人。

然台灣的醫生自其16歲發願考醫學院起,就是世俗中人,努力攀高、不流低,造成無醫村處處是,自身也變成藥商、設備商與醫院老闆的俘虜,雖說也分得滿盤滿缽,卻嫌惡一手惡化的台灣,個個把妻小寄存美加,成為「台獨分子」,甚至早年在美國利誘下,投奔美國無醫村。現在又有人西進大陸,真個是見利勇為的醫儈。

From:台灣立報2010.04.12

【左右看】上太空,旅遊去

【左看】窮奢極欲化解資本危機
趙萬來(大學教授)


「走投無路」今日也成為富人的寫照,太空旅遊不就是富到極致的燒錢遊戲嗎?一趟2小時45分鐘的航程索費美元20萬,居然全世界有330人參加,其中台灣報名了3對夫婦,即6人,相對於全世界飢餓人口10億以上,只能說,這不是人類行為。

這種窮奢極欲的揮霍觸目皆是,精品、豪宅日日衝擊耳目,皆是炫耀式消費,連坐火車、飛機都有金錢砌起的隔間。面對日益對比尖銳化的現象,學者解釋為符號消費、身分消費,變成解釋對象的美容師,完全不考慮諱飾貧富兩極化的事實。即使有人明言這一點,但也無以回答一項反論: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並不必然表現為佔有生活資料:如王永慶之流都不炫富。對此,通俗的解釋是第一代創業者習於儉僕。但這解釋失諸道德化。

真正唯物的解釋是,當前貧富懸殊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推動下已至臨界點,人民窮得買不起,形成生產過剩,資產階級沒有生產性的投資標的,所以服務業大興,主要是把人僕役化,閒錢用來擺闊,自生產領域威懾工人延伸到生活領域;同樣地,遨遊太空也是把貨幣符號拿來誇示下民,平白浪費資源。過去,解決資本主義危機就是戰爭,現在轉而糟蹋無產者的尊嚴與地球資源,是謂之「和平發展」。


【右看】奔向更大天地的新歷史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上(3)月22日英國維珍公司開啟太空觀光行,台灣有3對夫妻在列,一時激起仇富者的眼紅症,好像遊太空是沒良心之事,殊不知,文明的進程多由有錢有閒促成。

說實話,太空旅遊是必然的產業發展。人類上太空已過半世紀,絕多是科學探測與軍事佈署,沒有經濟的回報,誰都知道這樣的淨消耗難以為繼,蘇聯就是這樣解體的。美國作為市場經濟的國家機器早就開發商業性太空發射,從而創造許多民生行業,收到富國利民的效果,所以,化太空科技為生財工具乃經濟的必然。

另一方面,太空旅遊也是必要的歷史發展。地球在浩瀚宇宙中既渺小又危脆,周遭的太空都跟我們的禍福息息相關,人類不可不深加體察而形成共識,絕不是單靠個別的太空人、政治家與科學家,必須平民百姓一起投身進去。此時,我們正處在另一次地理大發現的開端,麥哲倫已繞地球一圈,等待大家蜂湧而上,擴大家園。

有人厲聲指斥上太空太貴,誠然!但別忘了一項經濟鐵律:需要與滿足需要的手段一起發展。我們應當歡迎太空旅遊,不怕貴,就怕沒顧客,有顧客就會激勵科技發展,使得太空旅遊平價化、大眾化,而大眾化的實現,也就是人類衝出地球、奔向更大天地的歷史新頁。

From:台灣立報2010.04.19

2010-04-18

2010清明掃墓



前往我祖父墳墓,一路見到許多美麗的白色油桐花。







2010-04-12

辛波絲卡:結束與開始

每次戰爭過後
總得有人處理善後。
畢竟事物是不會
自己收拾自己的。

總得有人把瓦礫
鏟到路邊,
好讓滿載屍體的貨車
順利通過。

總得有人跋涉過
泥沼和灰燼,穿過沙發的彈簧,
玻璃碎片,
血跡斑斑的破布。

總得有人拖動柱子
去撐住圍牆,
總得有人將窗戶裝上玻璃,
將大門嵌入門框內。

並不上鏡頭,
這得花上好幾年。
所有的相機都到
別的戰場去了。

橋樑需要重建,
火車站也是一樣。
襯衣袖子一捲再捲,
都捲碎了。

有人,手持掃帚,
還記得怎麼一回事,
另外有人傾耳聆聽,點點
他那未被擊碎的頭。
但另一些人一定匆匆走過,
覺得那一切
有點令人厭煩。

有時候仍得有人
自樹叢底下
挖出生鏽的議題
然後將之拖到垃圾場。

了解
歷史真相的人
得讓路給
不甚了解的人。
以及所知更少的人。
最後是那些簡直一無所知的人。

總得有人躺在那裡——
那掩蓋過
因和果的草堆裡——
嘴巴含著草葉,
望著雲朵發楞。



2010-04-11

Silvia Bovenschen - Älter werden

當變老還是某種樂趣的時候,是什麼在主導?熱情與偶然。

不論何時何地,人總是在尋找方向。在陌生的房子裡,在陌生的城市中,在不認識的國家,最近,還包括了陌生的虛擬地帶。孩子都知道,在幾乎陌生的世界中,要先找到可依據的線索來認清方向。我還記得自己是怎麼受到青春期那嚮往可靠方向的願望所侵擾,我真的記得那種要從一整個炙熱青春期漩渦中掙脫出來的感覺。換句話說,在那段期間,我或多或少在尋求一種更高的俯瞰地位,一個安全的固定位置,從那裡,我可以撒出感情與智性的關係網絡。這是我的願望(當時我可能不會用這個詞),希望整頓這個讓我眼花撩亂的世界。我想找到精神寄託。我要給我感情生活的巨大能源一個方向。總而言之,我提供了一個點燃自己的晉級準備。

那段期間,有一次我跟舅舅上戲院。這沒什麼,我之前就很喜歡看戲,也常常去。但那次不一樣。我們剛好在漢堡,剛好我們有漢堡戲院的票,剛好這天晚上演的是顧斯達‧格林根導演的《浮士德》(我相信是第二書)。我不是很明白舞台上到底在演什麼,但是我馬上知道自己找到了安身立命之處。我完全著迷,已經準備要俯首稱臣了,卻發現一旁的舅舅呼吸聲太大。(是那個演員。是他雖然有些做作、卻精準又聰明的演技吸引我進入這個世界。時間已經隔了很久,我只能揣測當時感動我的是什麼)

那一刻,我的未來很清楚地橫在面前。我要上舞台去。其他的一切,都沈進黑暗的無意義裡。我已經有心理準備,要為這個理想犧牲一切,所有的一切。(這個年紀好危險!)

我知道我的父母不會允許我即刻跟著巡迴戲團離開,所以我先累積一些無用的知識。很快我就知道,誰演的是杜塞多夫天真的青年,誰又演慕尼黑沈重的英雄以及曼海姆滑稽的老頭。年紀再大一些,只要有時間,我就去熟悉的戲院看戲。我讀劇本,訂閱相關的期刊,學芭蕾,還偷偷溜進市立劇院的後台。

還是中學生時(可能十六或十七歲大),我聽說當地有一座知名的大學劇院。我到那邊去,後來被錄取了。每個星期二和星期四下午四點,整個大學劇院總是拋下劇本,移師到一間講堂。我好奇地跟去,就這樣誤打誤撞聽了哲學課(好大的講堂,坐得滿滿的,空氣中充滿興奮)。再一次,我又不太明白(除了「而且」與「但是」之外,什麼也不懂)阿多諾教授在講台上走來走去講的大部分內容。再一次,我又著迷了。能這麼說話且引發我思考興趣的人(即使我不明白思考是什麼),我想他一定能幫我找到方向,一定能為我展開新的世界。這裡就是我更高的、固定的位置,我想。我跟著講課的韻律和聲響流動,決定我要留在講堂裡,直到理解所有的藝術哲學理論。我也這麼做了,而且學到:固定的位置並不存在,方向的尋找沒有結束的一天,同時也理解其實是尋找本身,保持了我們的生命活絡。

然後呢?

然後呢?

然後,某個時候,下一個偶然出現。疾病大踏步而來。這場血的教訓教我放下,讓我明白在變老的過程中,我再也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任憑熱情與偶然帶著走。

2010-03-31

【左右看】加國礦業公司告薩國政府

【左看】自由貿易協定之惡
李亮(文字工作者)


2009年12月26日,一位薩爾瓦多的工運人士、同時也是懷有8個月身孕的媽媽多拉(Dora Sorto Recinos)遭到暗殺,被懷疑與其生前參與的反對加拿大一家礦業公司在薩爾瓦多開採金礦的運動有關,而她已是自2009年4月以來,當地參與這項運動第三位遭到暗殺的工運人士。

這裡涉及的是加拿大的環太平洋礦業公司(Pacific Rim Mining Co.),該公司原欲在薩國開採金礦,但由於其可能造成的環境衝擊過大而被薩國政府拒絕,遂轉而援引包含美國、尼加拉瓜、宏都拉斯、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等國的《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於2009年4月以其美國子公司的身分控告薩國政府,並要求1億美元的天價賠償,相當於美國一年對薩國援助金額的兩倍。

此案一方面凸顯出《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允許跨國公司跳過本國與當地國的司法體系,以一私人公司的身分直接訴諸國際機構,控告當地國政府的不對等與不合理;另一方面更凸顯出類似的自由貿易協定漠視環境、勞工權利的面向,在弱肉強食的現實脈絡中,往往淪為強勢的跨國資本經濟剝削、甚至暴力侵犯落後國家人民的藉口。



【右看】期待歐巴馬版自由貿易協定
王放(政治評論員)


由於WTO經常被詬病傷害環境、本國產業與勞工權益,以致近年來談判進程頻頻受挫,渴望獲取自由貿易之利的國家,遂興起簽訂雙邊或多邊的綜合性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風潮。然而,這些自由貿易協定多半也無法完全避免上述問題,因此各國政治人物反對FTA或對其有所保留者不在少數。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就是一例。當歐巴馬還是國會議員時,他對美國與中美洲五國簽訂的《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CTFTA)是持反對意見的,原因就是這項協定無法推動中美洲國家的環保標準。

歐巴馬可能是對的。2009年4月,加拿大一礦業公司以其美國子公司向CTFTA控告薩爾瓦多政府阻礙該公司在薩國開採金礦,並求償1億美元,而薩國政府則重申此計畫將損害環境與公共健康,不予批准,凸顯出《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漠視環保的弊病。一旦該公司在此案中勝訴,必將鼓勵其他跨國公司依樣畫葫蘆。

昔日的歐巴馬議員如今已成為總統,能否堅持過去的立場,甚至採取行動修改此一不合理的協定,將是其貿易政策方向的重要指標,對亟欲與他國洽簽FTA的台灣而言,也深具意義。

From:台灣立報2010.03.31

Reference:Stop private firms exploiting poor states - Guardian 2010.02.05

2010-03-27

茅盾身後的寂寞

我有時想,茅盾給後人留下的遺憾,更主要不是才氣的問題,……他太注意自己的角色了,他後來一直很少像魯迅、巴金、沈從文那樣放鬆自己的寫作心境。魯迅在左聯時,見有不平是直抒胸臆的,但茅盾卻把自己與一種道德律緊緊聯在一起,這種角色意識蠶食了他的藝術感覺,在有些時候,他不得不掩飾自己。他在處理自我與「他在」的關係上所花的精力,超過了文學自身。……這種遮掩,一直讓讀者與他保持著一種距離,而無法讓人一下領略到精神深處的東西。

〈身後的寂寞〉by孫郁

2010-03-11

【左右看】加拿大企業社會責任立法

【左看】基層組織才是王道
李亮(文字工作者)


加拿大國會目前正在審理一項編號為C300的法案,該法案係針對加拿大的礦業(包含能源)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作為進行規範,納入關於環保、人權等企業社會責任規定,要求企業遵守。同時,該法案還將創設一套申訴機制,讓加拿大公民或發展中國家受到影響的居民提出申訴,一旦調查確定有違規事項,加拿大政府將取消對該企業的各種補助與支持。

行之有年的企業社會責任(CSR)多半以企業「自願」為原則,近年來才有英、法、丹麥等國明確立法,要求該國公司於財報中揭露相關資訊,但多半沒有明確的申訴或懲罰措施。與此相比,加拿大此一法案確實是個進步。

然而,企業社會責任原是主流企業界為了回應受害民眾的反抗、在消費者面前維護其形象而發展出來的手段,如今有了明確法律規定,也未必能夠真正保護民眾利益。比如2007年加拿大即提出設立對礦業公司的監督機制,由獨立的企業社會責任顧問進行調查,但其任命的所謂「獨立」顧問,卻是由礦業財團資助成立的機構的負責人。歸根到底,基層民眾的權利仍要靠民眾自己的組織與團結來爭取。



【右看】企業社會責任法制化
王放(政治評論員)


在全球化的年代,先進國家的跨國公司到全世界投資,在先進國家往往平安無事,在落後國家卻往往出現許多衝突與抗爭,原因無他,在於落後國家的法制不健全,民眾權利受到損害也無救濟管道,而跨國公司自然也樂得利用落後國家的法律缺失。 2009年11月,墨西哥恰帕斯州的一名民眾領袖遭到謀殺,據傳可能是死者生前積極對抗的一家加拿大礦業公司所為,便是此種法制缺失下的產物。

加拿大各礦業公司在墨西哥至少有578個開採工程,類似事件時有所聞。對此,與其仰賴落國家的腐敗政府洗心革面、建設法制,不如由先進國家下手。近年來風起雲湧的企業社會責任,便是先進國家的公民運動對其本國企業與政府施壓而取得的成果。

然而,過去的企業社會責任畢竟較少明文立法,更沒有相應的法定申訴與懲罰,只依賴消費者的道德制衡畢竟有所不足。故加拿大國會目前正在審理的C300法案,除了將礦業公司需遵守的企業社會責任明文規定之外,也設立了申訴與懲罰機制,堪稱企業社會責任立法的新突破。此種超越國界進行全球法制治理的努力方向,值得嘉許。

From:台灣立報2010.03.10

Reference:
LATIN AMERICA: Canada Moves to Oversee Mining Firms - IPS 2010.03.05

Urgent Action: Support legislation to hold Canadian mining companies to account for abuses overseas - MiningWatchCanada


2010-03-10

【左右看】ECFA與M型社會

【左看】牛頭不對馬嘴
李亮(文字工作者)


馬總統在總統府新春團拜時再提ECFA,這次還扯上了「M型社會」,表示簽訂ECFA就有機會減緩台灣的M型社會現象,理由是ECFA可以讓台灣增加26萬的就業機會。馬總統捍衛政策心切,可以理解,但以此方式談及M型社會概念,恐怕是牛頭不對馬嘴。

馬總統似乎並不理解M型社會一說的真義,以及社會輿論關注此一問題的原因。M型社會概念當然有諸多問題,比如「中產階級」是否真正消失等,但在此概念背後,貧富差距相對拉大的現實,即富人相對來說更富了的問題,則是不容否認的,也才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所在。而馬總統所謂ECFA可以增加就業云云,其實無助解決貧富差距相對拉大的問題,因為即便部分失業勞工得以就業,只要富人繼續得到更多好處,貧富的相對差距仍將繼續拉大。反過來說,如果不是資本家確定可以得到更多利益,他們也不會雇用更多勞工。

上述的問題,用經濟學理來說就是自由貿易的所得分配效果問題。就連一般經濟學界也不否認自由貿易往往造成所得分配的惡化,而台灣迄今對ECFA的所得分配效果並無研究評估,不知馬總統何來如此自信?


【右看】被迴避的分配政治
王放(政治評論員)


沈寂一陣子的M型社會說又重現江湖,這次是由馬總統在新春團拜時說出的。馬總統表示,ECFA若能夠簽署,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的估計,將為台灣增加26萬的就業機會,也許就有機會把M型社會稍微減緩一下。馬總統此說乃維持「ECFA是純經濟議題」的一貫主軸,欲從經濟利益來護衛ECFA,但此說恐怕不僅無法說服民眾,反而更令人想起背後的分配政治問題。

M型社會的提出,本無嚴謹的學理分析,只是所謂趨勢大師利用大眾心理炒作話題的招數。攤開統計數據來看,中產階級的人數從來不曾少於極貧或極負者,始終呈現一倒L型的分佈,並無M型。近年來出現的現象,主要是極貧者有些許增加,而極富者增加更多。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就整體而言,經濟其實仍在持續成長,但所得分配面卻逐漸相對惡化,一群人得利而另一群人相對受損。

所得分配問題,當然也是經濟學的討論議題之一,但其實更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問題,往往成為歐美政黨政治派別的分野。唯獨在台灣政治人物腦中無此概念,一貫以「全民福祉」自稱。實際存在的問題總是要爆發的,不斷迴避下去,能撐多久?

From:台灣立報2010.02.24

2010-02-13

【左右看】二論蟻族

【左看】當今教育就是反教育
趙萬來(大學教授)


針對「讀書不能改變命運」的蟻族現象,本欄上(1)月24日做了解析,認為這是階級再生產,普世皆然,不獨中國。詎料墨瀋未乾,即有廣州出刊的《南方周末報》於28日報導甘肅省會寧縣農家瘋狂栽培子弟升學,結果「因教致貧」、「因教返貧」,活生生的故事,染透血淋淋的色調,讓人掩卷長嘆。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金錢至尊至大,包括在教育領域,所謂平等受教、公平赴考的升學競賽其實也是金錢作主。君不見,富貴人家未出世即有胎教,降生時在精心佈置的產房與育嬰室,未及周歲,已是樂符繚繞,牙牙學語時又有ABC相誘導,然後是算術、唐詩、旅遊、出國玩迪士尼等接踵而上,不一而足,等於是鎗聲未響,人已偷跑。要是偷跑還落後,又有家教加持;再不行,就送出國鍍金,回頭來頂著世界名牌文憑,壓倒土著的台、清、交,照樣是人上人。這不就是今日台灣政商名流二代、三代的寫照嗎?連當今模特兒,都有加拿大雙學士撐腰,如此林志玲,怕是害了無數虛榮少女淪為煙花女,就像大陸貧家子苦讀上學,依然不脫螻蟻人生。

只要階級社會不改,教育就為統治階級服務,從內容到形式,適與「舒解生命,眾生平等」的本義顛倒。當今之世,教育就是反教育,我們能不反教育!


【右看】免費教育是政府義務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大學本為門牆千仞的貴族教育,自1960年代美國率先引發「大學爆炸」以來,大學畢業生出路難的現象陸續成為各國頭疼的問題,如今輪到壓縮式發展的中國也出現高級產業預備軍不能充分上線工作,而其人生活潦倒如蟻,人數也孳長如蟻類,並且摶合如蟻窩,蔚為大國,所以對中國帶來壓縮式的沈甸甸壓力,生恐蛀倒大廈有日,刻下引起各方的關注。此時,南方周末報拋出國家級貪困縣會寧「求學負債累累」的紀實報導,不過是炒作熱點話題。

明眼人要問,會寧人這麼醉心升學,正因為先前出了許多翻身人,為什麼眾多學成名就的會寧尖子不回過頭給後生小輩拉一把呢?鬧到家家戶戶揹債,反映這個狀元鄉嚴重缺乏獎學金,竟是一家一戶自己承擔教育投資。說來令人寒心透了,報導應該是扣住會寧的教育投資在全縣範圍沒有得到反饋與循環的這一個關鍵點,而不是偏責因教致貧或因教返貧,這跟畢業後低度就業的困局沒有直接關係。

既然民間助學、獎學不可靠,既然教育已成文明社會的必需品,政府就有義務承擔完全責任,自小到大都提供免費教育,就像醫療一樣,庶可滅除求學負債的現象,至於出業沒出路是另一個問題,不能混為一談,而以教育負債一詞,全盤否定教育。

From:台灣立報《言論廣場》2010-02-08

【左右看】「蟻族」索隱

【左看】農村人攀大學,無解城鄉矛盾
趙萬來(大學教授)


巨變中國在每個時候都有其代表性人群,如果說,1970年代是「知青」,那麼80年代是下崗工人,90年代是農民工,而本世紀頭一個10年則出現「蟻族」,指謂1999年起大學大肆擴招,造成大學畢業生浮沈於職業市場,或收入偏低,或工作不穩,或學不致用,結果於城鄉結合部和遠郊都看見年輕的失意人如蟻類一樣群相聚居,自2005年形成愈來愈顯著的都會部落,北京周邊蟻聚了10萬人,全國約有百多萬人。

從表面看,這不過是中國重蹈所有資本主義國家的覆轍,要亦是教育產業化、大學營利化的必然結果,試看歐美日乃至台韓各地,無不充斥畢業即失業的陰霾。唯中國不同的是,大學擴招,學費也攀高,廣大的農村及小縣城的子弟首度得到入學機會,但能夠入學,要能學成畢業,還得動員親戚五族合力贊助,所以這絕非一人攀大學之事,攀完大學竟而淪為蟻族的落空也絕非一人之挫敗,偏偏多是他們,而非城市子弟變身為蟻。只嘆自己上的大學並非重點大學。

原來,城鄉二元化,亦即城鄉階級化,表現自大學有無推遲為4年後的就業有無,進一步積累了更多的怨與恨。升學主義或有助階級流動於一時,最終還是強化階級的既有結構。誰若不信,請看中國大陸正在進行最經典的演出。


【右看】落魄秀才成族,險情豈是星火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中國大躍進,中國的大學也在大躍進,1998年大學招生340萬人,至2008年躍為2,150萬,雖說同一時間的GDP每年以10%在遞增,但是明顯趕不上大學生的7倍增長,亦即GDP消化不了大學畢業生,人浮於事,卅年前高中畢業生即被尊為知識份子,而今大學畢業生卻是栖栖皇皇的準失業人口。至多至賤「蟻族」一詞相稱,實在可悲之至,亦復可憂。

可憂是這群落魄秀才麋集在都會邊緣,說明他們家在外地,也不夠格回家當啃老族,鑽進大都會是他們唯一的生路,而群居成簇、成族,彼此情緒相激相盪,險情豈是星火而已!事實證明,中國GDP再高速的增長也不能滿足大學所拉動的期待增長,治本之道,還在改變大學生就是天之驕子的觀念,以平常心上大學、出大學,如同歐美年輕人一樣,在這方面,台灣已先走一步了。

而GDP的高速增長還是必要之舉,儘管批評者聲稱這種統計含有虛工,鑑於中國人眾,就算無效率、無效益之虛工也得繼續。更值中國努力的是服務業,所創造的就業不可限量,看似無效率,只要做精、做細,卻是有效益,提高了生活品質,惟與近卅年一味減人力、講效率、講效益的工業化思路相異相補。在中國特定的國情制約下,全面發展服務業是化解蟻族滋生的必由之路。

From:台灣立報2010-01-18

2010-02-07

【左右看】美欲增加對「前線國家」援助

【左看】反發展的援助
李亮(文字工作者)


美國提出年度預算案,其中除了軍費開支再創新高之外,對外援助的金額也比去年增加49億美元,成為528億美元,其中有很大一部份是流向阿富汗、巴基斯坦與伊拉克等反恐戰爭的「前線國家」,佔美國國務院預算的20%。不論此一預算案最後能否順利過關,都反映出的美國政府「反發展」的國際援助思維,可謂根深蒂固。

先進國家給與落後國家的發展援助,最為人所詬病之處不只是金額太少,還附帶了種種條件,導致這些援助很少促進接受國的真正發展。比如常見的「綁標援助」,往往使得各項工程費用轉了一圈回到先進國家大企業的手中,並加深受援國對於援助國的技術、經濟依賴。至於出於政治目的的援助,更往往與真正的發展背道而馳;先將伊拉克長期封鎖、密集轟炸得面目全非,而後為了更有效控制而加大發展援助,這種作為豈不是太可笑了嗎?

退一萬步言,以反恐為名進行經濟援助也不甚合理,因為恐怖分子本就不是經濟貧困的產物,豈不見到,從賓拉登到去年底的「內褲炸彈客」,全都出身熟悉西方文化的上層菁英?美國此種發展援助完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右看】艱難前行的歐巴馬
王放(政治評論員)


美國政府提出預算案,鉅額國防預算固是焦點,但更重要的是歐巴馬在其他面向上展現出來的改革誠意,尤其是在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攀高的同時,歐巴馬政府的對外援助經費竟不減反增,達到528億美元,相當難得。儘管增加的援助經費有許多是流向阿富汗、巴基斯坦與伊拉克等地,而容易引起援助綁政治/軍事的批評,但若聯繫上歐巴馬關於2010年8月美軍要從伊拉克完全撤出、2011年7月要開始從阿富汗撤出的宣示,整體轉向和平發展的方向相當令人肯定。

更值得注意的是,歐巴馬的對外援助經費中,有很多部分是用於支持各種多邊性質的環保、農業發展、健康等機構或計畫。比如2009年G8在義大利會議中提議創設的「全球糧食安全基金」(Global Food Security Fund),以及與世銀相關的「全球環境機構」(GEF)、「重大氣候基金」(SCF)等等,美國的援助金額皆成倍數增加。

近年來,由先進國家出資的國際發展援助金額不斷縮水,金融危機的衝擊更使許多國家收手。歐巴馬政府的對外援助所透露出來的意願與前瞻眼光,已相當值得嘉許。

From:台灣立報2010.02.03

【左右看】海地的天災與人禍


【左看】全球資本主義的殘局
李亮(文字工作者)


海地遭逢大震,一時幾近癱瘓,歐美各國紛紛前往救災。然而天災永遠有人禍的一面,海地的歷史恰恰見證了這些歐美國家的罪惡。

海地是西方帝國主義者到美洲滅絕印地安人、輸入黑奴建立殖民地的第一站,1804年海地革命推翻法國殖民政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黑人組成的民主共和國,但隨即遭到各殖民帝國經濟封鎖,法國更以賣土地給海地的荒謬理由,向海地「索賠」鉅款。

1915到1934年,美國入侵海地,其後則長期扶植親美的傀儡政權。在此期間,海地欠下大量外債,資金流入統治者與跨國公司的口袋,留給海地無止境的債務危機,例如海地主要債主之一國際貨幣基金(IMF)要求海地以其出口入收入的20%~25%支付債息;相對而言,二戰後負債累累的德國只被要求 3%~5%,同時還取消其80%的債務。2008到2009年海地成為全球糧食危機的重災區,其結構成因就是海地在IMF的貸款條件逼迫下開放市場,結果美國得到高額補貼的農企業出口廉價稻米擊垮海地農民,使海地在糧價波動時極為脆弱。

若上述體系不改變,海地要真正重建也難。


【右看】減免債務無濟於事
王放(政治評論員)


日前海地遭逢其歷史上最大的地震,受到國際關注,也使海地這個台灣的邦交國重新進入台灣人的視野。

海地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約有4分之3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近來幾乎連年受到颶風侵襲,天災不斷;2008年更引發糧食危機,民眾暴動。更麻煩的是,海地過去的貪腐政權借入大筆外債,如今已成為沈重的負擔,是世界上外債危機最嚴重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去年7月,巴黎俱樂部(包括美、英、德、法、日本、俄等)已經同意取消海地大部分債務。然而,目前海地的8億9千1百萬美金債務,有一半歸美洲開發銀行與 IMF,另一半歸屬台灣與委內瑞拉。法國經濟部長拉加德上週已籲請台灣及委內瑞拉,協助免除海地的債務。

減免海地債務固然不是壞事,但恐怕無濟於事。因為從海地貧窮的根源來看,當地政權的貪腐與無能,才是造成資源無法用於真正發展所需的關鍵。即便是減免了外債,海地政權照樣可能借入新的外債,或照樣重建無方,內亂不斷。這種第三世界的「失敗國家」困局,令人不勝欷噓。

From:台灣立報2010.01.27

2010-01-14

禁奢條款三讀通過


【左看】稅制的狗仔化
李亮(文字工作者)


立院三讀通過行政執行法修正條文,增列號稱「孫道存條款」的禁奢條款,規定積欠行政執行處大筆債務,財產不足以清償欠款者,若仍過著奢華生活,行政執行處可以命其限期清償、報告財產狀況,嚴重者甚至可以拘提、管收。此一修正固然試圖補起長年的法律漏洞,但若聯繫上日前賦改會在稅制公平議題上的全面挫敗,則可看出台灣稅制正日益狗仔化。

首先,台灣稅制早已嚴重向富人傾斜,有太多的制度設計放縱富人免稅、節稅、逃稅。如今舉著道德化的奢侈旗幟追著個別的欠稅名人打轉,卻放過天大的制度性稅收漏洞不管,正是狗仔隊「見樹不見林」、「緊咬個人放過體制」特性的翻版。

第二,修正條文非採概括規定,而是列舉各種具體事項,如購買或使用一定金額以上商品、搭乘特定交通工具、進行特定投資、進入高消費場所等等,不一而足。但這種規定方式的最大問題就是永遠無法窮盡,富人必定可以找到千百種方式,保持自己的「低調奢華」。

再說,此些規定又該如何舉證?莫非要稅務員像電影中那樣扮做偵探或間諜去偷聽跟拍嗎?抑或是更加倚賴現有的狗仔媒體來替天行道?


【右看】民粹文化的制度化
王放(政治評論員)


由於孫道存等名人欠下大筆稅款還大剌剌地逛街購物,引發民意反彈,遂有立委挾此民氣,提案修正行政執行法,增列「孫道存條款」,禁止欠稅大戶購買或使用一定金額以上商品、搭乘特定交通工具、進入特定高消費場所消費、贈與或借貸他人一定金額以上財物,並禁止每月生活費超過一定金額。此一立法具有強烈的道德非難意味,直接干預人民的生活風格,堪稱民粹主義立法的代表。

此種民粹立法有許多違背法律原則的荒謬處。欠稅不足取,政府也有必要使用各種手段追查稅款,但是這種民粹立法實際上將焦點偏移到生活風格上頭,真正該討論的欠稅問題反而被模糊了。生活奢華固然可能反映債務人具有償還能力而值得追查,但目標應該始終是稅款,政府應該努力找出其財務情況之真貌以取得稅款,對其生活「奢華」進行任何干預甚至明令禁止,則完全逾越了立法目的,把人民的生活風格當作規範對象。

試問,所謂超過多少金額的消費算是奢華而應該禁止?假設2萬元的一件大衣是奢華,那19999元的大衣,為什麼就不算?這種完全找不到邏輯基礎的立法規定,無疑將為台灣法律帶來更多的民粹災難。

From:台灣立報2009.01.13

2010-01-08

種族歧視?(二):HP's Deluxe Webcam



科技社會學經常主張科技並不是中性的,在社會脈絡之中,看似無價值判斷的科技其實隱含了許多預設與判斷。這段有趣的影片可能是個例子(?),涉及的科技是HP所推出的具有臉部追蹤功能的網路攝影機。

影片中的這位仁兄發現HP攝影機無法追蹤他的臉,但卻在他的白人朋友身上運作正常,於是這位仁兄稱HP的這個產品是種族主義的。

當然,比較合理的解釋應該是:此機器的設計者在設計時大概是以白人為原型,沒有考慮到黑人的情況,所以才會設計出這種「種族歧視」問題。

這段影片在YouTube上公佈之後引起眾人關注,很快出現了一大堆類似的測試影片,測試結果有的支持原po影片,有的則發現一切正常。

對於此一事件,HP公司人員提出回應;想也知道,HP說這是技術問題,是光線不足造成攝影機辨識困難,而不是種族膚色。

2010-01-07

種族歧視?(一):德盛安聯電視廣告探戈篇

日前參加一場活動,注意到一家公司,Allianz,德盛安聯。主要是,活動的中場休息時間,會場銀幕上播放了幾支該公司的廣告。其中,德盛安聯電視廣告(探戈篇)這支廣告實在讓我不太舒服。

影片要突出德國人及德國公司的嚴謹穩健,ok,但為什麼要放個亞裔(?)廚師在旁邊,刻意表現其漫不經心(被探戈舞吸引)、技藝不佳(材料灑落一地)以及荒唐可笑(差點被自己的菜刀刺中,白人廚師則報以白眼)?我不知道這支廣告在台灣播了多久,難道只有我感到其中有種族歧視的意味嗎?


儘管我也曾在一些地方看到過這家公司的商標,但之前完全沒特別留意。當天會注意到這家公司,首先是因為其發言者的英語帶著德國口音,我才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家德國公司。然後,我對著Allianz這幾個字看了看,突然發現它與德國納粹時期宣傳的Aryan(雅利安人種優越論)發音相近。由於德國納粹政權的那段歷史,德國許多大公司都與納粹政權脫不了關係。這家公司似乎也不例外。這段過去也曾被一些人在某些場合拿出來攻擊這家公司。

要特別強調的是,我不認為這段影片與其納粹時期的過去有什麼直接的聯繫,再說,這種程度的歧視、取笑,與把人送進毒氣室,具有本質上的差別。我想影片中的歧視意味應是來自大眾傳媒場域利用大眾刻板印象的慣常操作。

2010-01-05

繼續種葡萄


即使明天世界就毀滅了,我今天也要繼續種下葡萄。據說這是馬丁路德的格言。

這看起來像是信仰的證明或考驗,但實際上只表示此人對於外界的變化或誘因沒有反應,照著原來的軌跡前進罷了。

在現實中,這可能指涉那些擇善固執、埋頭苦幹者,但更可能就是一個極其普通的人,在面對超乎理解的事件時,不知該如何反應,一如經濟學理論中討論,當人面對真正的不確定時,往往選擇不改變行為模式。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此一行為本身都不具有任何超越性的意涵,「世界毀滅」並不構成對「種葡萄」的考驗。

真正激進的態度,應該是此一格言的某種顛倒:即使我知道種下葡萄會導致世界(包括我自己)毀滅,我也依然要種下葡萄。

這裡的邏輯是,我真正明白我所作所為的因果關係,而且我完全接受我行為的後果,在這種認知下決定自己的行動。

2010-01-01

Paperland: The Bureaucrat Observed(1979)



全世界的官僚似乎都長得大同小異……

儘管個別人可能很可愛,但加在一起就令人討厭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