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9

【左右看】上太空,旅遊去

【左看】窮奢極欲化解資本危機
趙萬來(大學教授)


「走投無路」今日也成為富人的寫照,太空旅遊不就是富到極致的燒錢遊戲嗎?一趟2小時45分鐘的航程索費美元20萬,居然全世界有330人參加,其中台灣報名了3對夫婦,即6人,相對於全世界飢餓人口10億以上,只能說,這不是人類行為。

這種窮奢極欲的揮霍觸目皆是,精品、豪宅日日衝擊耳目,皆是炫耀式消費,連坐火車、飛機都有金錢砌起的隔間。面對日益對比尖銳化的現象,學者解釋為符號消費、身分消費,變成解釋對象的美容師,完全不考慮諱飾貧富兩極化的事實。即使有人明言這一點,但也無以回答一項反論: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並不必然表現為佔有生活資料:如王永慶之流都不炫富。對此,通俗的解釋是第一代創業者習於儉僕。但這解釋失諸道德化。

真正唯物的解釋是,當前貧富懸殊在資本主義全球化推動下已至臨界點,人民窮得買不起,形成生產過剩,資產階級沒有生產性的投資標的,所以服務業大興,主要是把人僕役化,閒錢用來擺闊,自生產領域威懾工人延伸到生活領域;同樣地,遨遊太空也是把貨幣符號拿來誇示下民,平白浪費資源。過去,解決資本主義危機就是戰爭,現在轉而糟蹋無產者的尊嚴與地球資源,是謂之「和平發展」。


【右看】奔向更大天地的新歷史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上(3)月22日英國維珍公司開啟太空觀光行,台灣有3對夫妻在列,一時激起仇富者的眼紅症,好像遊太空是沒良心之事,殊不知,文明的進程多由有錢有閒促成。

說實話,太空旅遊是必然的產業發展。人類上太空已過半世紀,絕多是科學探測與軍事佈署,沒有經濟的回報,誰都知道這樣的淨消耗難以為繼,蘇聯就是這樣解體的。美國作為市場經濟的國家機器早就開發商業性太空發射,從而創造許多民生行業,收到富國利民的效果,所以,化太空科技為生財工具乃經濟的必然。

另一方面,太空旅遊也是必要的歷史發展。地球在浩瀚宇宙中既渺小又危脆,周遭的太空都跟我們的禍福息息相關,人類不可不深加體察而形成共識,絕不是單靠個別的太空人、政治家與科學家,必須平民百姓一起投身進去。此時,我們正處在另一次地理大發現的開端,麥哲倫已繞地球一圈,等待大家蜂湧而上,擴大家園。

有人厲聲指斥上太空太貴,誠然!但別忘了一項經濟鐵律:需要與滿足需要的手段一起發展。我們應當歡迎太空旅遊,不怕貴,就怕沒顧客,有顧客就會激勵科技發展,使得太空旅遊平價化、大眾化,而大眾化的實現,也就是人類衝出地球、奔向更大天地的歷史新頁。

From:台灣立報2010.04.1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