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31

興業銀行虧損的啟示

■作者:徐世輝(企畫人員)

法國興業銀行發生鉅額投資虧損事件發生後,各方幾乎一致認為事件起因於「內控不良」、「貪婪」、「誠信」。這些看法算是從管理面的「常識」,比較值得注意的是,這類以高風險的槓桿操作投資,極力降低投資人才雇用成本的投資模式,未來將會成為業界常態。

主要的變化是從大約20年前開始。在此之前,金融業界公認的業績標竿,主要是「股神」巴菲特所創下的持續數十年獲利、年平均投資報酬率30%的紀錄。圍繞著巴菲特所開創出的投資典範,則是以產業、經濟的基本面分析為基礎,然後分散風險的投資模式。

這是明星分析師、基金經理人(操盤手)的年代,投資被認為是需要高度專業的工作,沒有長期的培養難成氣候。雖然,同時期就已經出現以高風險槓桿、放空等操作方式進行投資的「對沖基金」,但是,號稱注重基本面、整體投資環境的思維,仍然是金融業界的主流。

不過,2000年全球股市的衰退,卻讓高風險的投資模式躍上台面。從2000到2004年,各類基金的投資績效隨股市大盤一起衰退,個別投資機構的衰退幅度一如過去,和大盤相仿。但是,號稱高風險、「避險」的對沖基金,成績卻逆勢向上,打破投資界「高獲利的背後是高風險」的印象。

對沖基金連續4年的相對好成績,改變了11年前「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幾乎搞垮世界經濟的印象,讓槓桿、高風險的投資,成為業界新寵。影響更大的是,業界發現高薪聘請的明星分析師、經理人,對於預先探知股災的幫助並不大。

於是,號稱將金融世界看成波動無秩序,然後用各種自然科學工具來分析的金融操作模式,就開始成為主流。在這個趨勢下,宛如神來一筆的投資決策,就逐漸被碎型幾何等各種數學、物理、人工智慧的分析所取代;量子力學的博士,一度是華爾街的寵兒,許多單位,甚至想要比照天氣預測的方式,發展一種能預估盈虧機率,然後全自動下單的機器。

投資,於是開始像一種工程、技術,具有艱深專業、偶有超乎預期佳作的分析師,逐漸從主流退位;業界注重的是不是精準的預測、利潤,而是要在有紀律的情形下,以大量的資金投入,穩定的獲得回收。本地所熟悉的明星分析師等於「外資代言人」的投資模式,已然是過去式。

於是,興業銀行事件的要角,是看似資淺的職員。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當中東的「石油美元」開始尋求獲利時,類似的事件可能將更難避免。

From:《台灣立報》井邊之蛙專欄2008.01.30

世界銀行與中國

■作者:徐世輝(企畫人員)

上週,國外媒體報導世界銀行可能、即將尋求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出任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一職。消息一出,華人媒體相當捧場,不但扯出林毅夫「可能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老梗,還明示暗示這個任命與「中國經濟崛起」的關連性,完全與國外媒體不同步。

不過,這些都可能是美麗的誤解。如果林毅夫的新職位成真,那只顯示,中國將成為世界銀行與發展中國家較勁過程中的「戰略伙伴」。

首先,這個消息在之前就有類似的烏龍。世界銀行前任總裁伍佛維茲在去年辭職時,就曾經有消息指出,繼任人選可能會是前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這當然是個大八卦。

如果從更大的範圍來看,孟加拉的尤努斯、中國的林毅夫可以在這些關鍵時刻被提到,顯然與世界銀行從1990年代中期所進行的轉型有關。世界銀行從創立以來,主要的工作就是協助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消除貧窮,不過,這個由先進國家主導的組織,所採行的作法卻往往被批評為不顧各國家的差異,強迫受援助的國家,全盤接受先進國家的自由化政策。

這些反彈聲浪越來越大,大約20年前,桑莫斯、史蒂格里茲擔任總裁時,世界銀行就開始調整援助的政策,不過,多年之後,顯然成效有限,開發中國家的反彈依舊,世界銀行的援助成果也很有限,甚至只能另外「開發」經過購買力平價(PPP)的國內生產毛額計算方法,來顯示世界銀行的政績。

而更大的挑戰,則是來自於開發中國家有意成立自己的援助體系。去年11月,委內瑞拉、巴拉圭、巴西、阿根廷、波利維亞等國宣布,要在今年成立南方銀行(Baco del Sur),以取代世界銀行在開發中國家的地位。而排名美國援助金額第3名的哥倫比亞,甚至公開表示有意加入,也讓世界銀行感到明顯的壓力。不論這個計畫是懷抱改革目標,或者只是開發中國家集體向已開發國家進行權力競逐進行,都顯示世界銀行在未來所面臨的挑戰。

所以,從這個脈絡來看,林毅夫可能任職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的傳聞,就不全然是「中國崛起」的意義,而有運用中國「轉型資本主義典範」的形象,向開發中國家進行召喚、安撫的策略意涵。

至於,曾在1950年代,由毛澤東率先提出「第三世界」概念,又在近年提出「和平、和諧」訴求的中國,在這個階段是要靠向第一世界,還是與第三世界結盟,就值得中國官方,甚至林毅夫個人深思了。

From:《台灣立報》井邊之蛙專欄2008.01.23

2008-01-28

煙捐暴走,吸煙太難!

【左看】煙霧中的歧視
李亮(文字工作者)


國民健康局為減少吸菸人口,計畫大幅調高菸捐、推高菸價,以價制量;然若非試圖懲罰甚至禁絕吸菸行為本身,光看目的手段之間的對應性,本該以取締製造二手煙者為是,怎會錯亂地以價格懲罰所有吸菸者?

更重要的是,以價制量策略乃自由市場思維的產物,其必先將一切社會人化為原子人,抹去階級、性別、文化諸種脈絡,方能理直氣壯地說:沒錢就別抽!此種思維看似中立實則偏頗,因為社會確實是有貧富的,以價制量只是制貧不制富,肯定了富人的吸菸權。觀其防制菸害的初始宣稱,試問:難道窮人造成的菸害比富人來得大,所以理當找窮人開刀?

至於說窮人為了自身利益也該節制奢侈品支出,則頗似貓哭耗子。統計顯示各收入階層在包含菸品在內的雜項支出占可支配所得比例大致相同,可謂社會平均需求;那為何是我該節省而不是你?

官署祭出「與國際比較台灣菸價偏低」的理由更屬荒謬之至;以同一邏輯立論,台灣的罷工率世界無敵低、工會組織率不及別人一個零頭、勞工工時之長位屬地球人前列、稅制偏袒富人的程度超英趕美等等,怎都不見官署吭一聲?


【右看】沒錢,就別再吸菸了吧!
王放(政治評論員)


菸害防制法早已通過室內公共及工作場所全面禁菸的新規定,並將於2009年1月正式實施,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標語、勸導、取締等干預性的作為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容易引起民眾反彈,此之謂人性。是以政府終於學乖了,決定利用市場價格機制來個斧底抽薪,計畫將菸品健康捐從10元調高至45元,預計將使菸價每包突破百元,期望能以價制量減少吸煙人口。

儘管有些人指出以價制量的作法,中低收入者必首當其衝,高收入吸煙者則不受影響,並不公平。然而首先,香菸乃奢侈品而非必需品,政府本就不需加以保障,中低收入者將微薄收入浪費在菸品上本就是缺乏經濟理性的行為,也是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的原因,實在是自找的,不需同情。

其次,香菸對於吸煙者與旁人的危害不分階級,但高收入者經濟能力較佳,足以自行負擔患病後的醫療成本,而低收入者卻往往需要國家更多補助才能就醫;如今以價格機制讓他們降低患病的機率,總比事後動用全民稅金救助他們來得公平。

什麼都漲而薪水沒漲的今天,一邊叫窮一邊還買菸,實在說不過去。

From:《立報左右看》2008.01.25

2008-01-24

CEO+閣揆=?

【左看】「頭家」變「辛勞」,民主何在?
李亮(文字工作者)


締造愛河幻象而高雄失業率猶高的「光影相國」謝長廷,近來拋出CEO閣揆之說;此等高雄市長前後即亮相過的舊瓶舊酒,竟被誤為新論,徒然暴露島民的失憶。

失憶猶可憫,然卻有媒體疾呼,中央政府事涉國政大局,公司治理那一套不管用;這就是可笑了。姑且不論這種比統治者更汲汲於「有效統治」的嘴臉,比謝更加令人反胃,慘的是眼界比謝還低,可說是完全被愚弄了,因為綜觀謝的發言就知道,CEO閣揆說,如同上次的CEO副市長說,不過是「話術」;不是不可行,而是本就以蠱惑人心的意識型態作用為目的。

CEO是什麼?不過就是穿西裝的總監工、總指揮,以能夠多快好省地榨取勞工血汗、累積利潤為最大本事。找CEO當閣揆,或者以CEO的思維當閣揆,是明白地擦去以民為主的「公僕」,反過來把「頭家」當作聽憑CEO擺佈的「辛勞」。

然而最最可嘆者,莫過於這三個字母在台灣的正當性竟高到成為政治號召,並以李明博為包裝通行藍綠!對此,每一個不自欺為統治者的人或許都該問一句:民主何在?


【右看】政府不是公司,誰來火坑?
王放(政治評論員)


韓國選出了曾任CEO的李明博之後,台灣政壇也吹起一陣CEO風,不僅兩黨候選人努力打廣告、出文宣自比為李明博,謝長廷拜會企業家,並提出要找CEO擔任閣揆的構想,更引發輿論廣泛的關注與討論。然而,儘管社會效應頗大,企業界卻不怎麼捧場;先是施振榮以身體狀況及生涯規劃婉拒,日前張忠謀被問到此問題時也直說這是無謂的申論,顯然興趣缺缺。

其實,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政府機關與公司企業的體質相當不同,組織文化、營運目標也大異其趣,要跨足勝任絕非易事;前者凡事牽動權力平衡,需考量各方力量生態,後者在既定的規則中運作,決策相對單純;前者需指揮龐大的官僚體系,後者強調扁平靈活,也鼓勵個人表現。凡此種種,那個企業主不懂?

再者,藍營立委選舉大勝之後,立法院成一面倒的態勢,此時受綠營之邀擔任閣揆,豈不是活該討打?以過去八年朝小野大的情況下、行政院長耗損、汰換之頻繁,便知這是絕不能跳的火坑!國民黨提CEO閣揆說還有可能性;民進黨提這個?誰理你!

From:《台灣立報》2008.01.24

被藍綠消音的稅制問題

【左看】稅制不公,馬謝無動於衷
李亮(文字工作者)


立委選舉結束,總統選舉將至,馬謝兩人陸續提出政策主張,其中自然不乏洋洋灑灑的政策支票,誓言減少貧富差距、增加社福項目、改革教育、升級產業、增加就業等等。然而,面對節節攀高的政府債務,上述政策的財源何在?又如何削減數以兆計的龐大債務?

檢視馬謝兩人的政策說帖,幾乎都把「錢從哪裡來」的希望完全壓寶在「經濟成長」所帶來的稅收增加,完全迴避長年來因為各種不合理的租稅優惠制度所造成的稅基流失問題;如民間討論已久的課徵證所稅、促產條例租稅優惠部分完全落日等等,都不見馬謝兩人表示任何意見,叫人如何相信他們的各種政策牛肉會有足夠的糧草餵養?

更重要的是,經濟成長的利益基本上掌握在資本手中,通常不會雨露均沾,必須有國家和民眾的強力介入才能有公平的分配,各種社福措施與進步政策才有實施的條件。可是目前看來,藍營對其執政時期一手創造的租稅優惠黑洞不置一詞,綠營也對其變本加厲打造出來的富人低稅天堂毫無悔意;只怕到時候也許經濟真的成長了,但民眾的生活卻更糟了。


【右看】回歸經濟,馬謝不約而同
王放(政治評論員)


台灣人已經沒錢可「賭」了!去年台灣公益彩券收入約755億元,其中可分配盈餘為155億元,較前年下降了四分之一,將使政府可用於國民年金、健保、社福的經費相應減少,對底層民眾的生活造成衝擊。與此同時,台灣社福團體得到的民間捐款也是節節下降,紛紛裁減人員、緊縮服務,面臨不折不扣的社福寒冬。

社福寒冬的原因無他,就是經濟不景氣導致民眾荷包縮水,慈善支出隨之銳減。在此背景下,吾人當然欣見藍綠陣營的競選主軸回歸經濟,因為經濟學上的「溢出效應」告訴我們,資本利潤增加了自然會澤及眾生,先富拉動後富,這時要人掏錢出來做善事自然不難;相反,如果採行重分配的高稅率,則好比在第一時間就宰掉金雞母,造成兩敗俱傷的後果。這個道理,正是陳水扁上任初期說過的「政府要替資本家綁鞋帶」,可惜他執政日久反倒忘記了;如今馬謝兩人不約而同重提此調,見證了歷史的曲折。

這是台灣島上出現總統大選以來,第一次經濟成為雙方辯論主軸,代表台灣民主政治終於揮別政治激情,進入理性計算;仍在負隅頑抗的陳水扁該醒醒了。

From:《台灣立報》2008.01.18

2008-01-15

陽光



走出電影院
午後溫暖的秋陽
像極了她的笑
不聲不響地鑽入心的深處
小貓般輕輕咬著
甜蜜而憂鬱地
像是叫我仔細品味那小小的痛楚
不要聲張


2008-01-11

惡夢




惡夢不斷的日子
不是比喻
是真正的惡夢

夢見我睡在一個陌生的大廳
身旁睡了不認識的人
有兩人自門外殺進來
抓起身旁那人
一陣搏鬥之後兩人聯手殺了那人
血濺到我臉上
我害怕被殺努力裝睡
只禱告殺手趕快離去
後來警方偵訊
我也不敢說什麼
卻仍被殺手察覺
在一個夜晚自身後追來殺我滅口...

夢的過程中我掙扎著想要醒來
不停懷疑我所感知到的一切
全力奔跑
卻還是被死死地鎖在無邊的驚恐中



2008-01-10

從新人到新社會

■作者:李亮




「她已經昏迷兩天了。你們講話、動作要輕一點。」護士說著,領著兩個青年進入加護病房,走向其中一床病床。病床上躺著一個女孩,她前天因車禍被送進醫院來,目前仍昏迷不醒。窗外,是朝氣蓬勃的朝陽,整間病房也因此顯得明亮,但站在床邊的兩個青年的臉上,失卻了平時的歡樂,滿是濃重的憂愁。兩人就這樣站著,久久地注視著女孩,偶而抬起頭看看對方,沒說什麼。

說她是女孩或許有些不恰當;她叫拉蘿,已經22歲,是菲律賓中呂宋地區學運組織的領導幹部。包裹在繃帶裡的身體,看得出來原本是健康而壯實,適合蹦蹦跳跳、適合勞動的,但現在卻只能動也不動地躺著,靠點滴維繫營養。昏迷中的她,微微地縐著眉頭,像是正在和體內的病痛進行無聲卻頑強的搏鬥,加上她原本就濃黑的劍眉,看上去更顯得有些懊惱、憤怒:她正在對她體內的病痛發脾氣呢!

其中一個青年似乎感受到了這股微微的懊惱,咬了咬嘴唇,緩緩地在床邊的椅子坐下。他伸手握住了女孩的左手,希望她能感受到他們帶來的溫暖與支持,就像過去女孩帶給他們的一樣。是的,支持。他們平時總是相互支持,但這種相互支持的關係卻來的有點不同尋常。已經三、四年了吧?他們結識,一起參與校園的公共事務,發起各種活動,企圖喚起學生的社會意識;他們一起開讀書會學習、討論,要搞清楚菲律賓社會的問題所在;他們更一同前往無數個工人抗爭的現場,一同住進貧困的農村,與群眾們同吃同住同勞動。把他們聯繫在一起的,是共同改造社會的理想,是為工農群眾的明天而獻身的戰鬥。這樣建立起來的關係不同尋常,所以,他們總是用一個特別的詞來稱呼彼此,那個詞就是:同志。

青年看著他受傷的同志,想起了這些,深鎖的眉頭才稍得舒展,握著女孩的手輕輕地動了一下。「我們一同許下的那些志願、那些理想,還等著我們去實踐,妳可別就這樣忘記了喔!」青年安靜地、在自己的心裡輕輕地說著。另一個青年這時也抬了張椅子來,一同在床邊坐下。他抬起頭把視線移向窗外,看見窗外的朝陽仍在放著它的熱力與光亮。




這裡是什麼地方?怎麼一片漆黑?現在是什麼狀況?我怎麼會在這裡呢?……

唉,怎麼會這麼累呢,好像全身都散掉了一樣躺在這裡,以前從沒有這樣累過。唯一接近的一次,大概是之前去農村的時候吧!我以前從來不知道農民的勞動這麼繁重。那幾天我們忙著插秧,在太陽底下從早忙到晚,一整天下來,我全身的骨頭都吱吱作響,酸得不得了,連晚飯都沒吃就昏睡過去了。可是田裡的其他人還是笑我動作太慢,老是落後他們十幾公尺遠呢!

不過那是勞動後的疲倦。現在的感覺卻不大一樣,是很沉重的、不愉快的感覺。我不喜歡這樣。好像過去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全部回來報仇似的,這麼累……那些事情……

怎麼還是一片漆黑?這種黑叫人不舒服。嗯?那邊好像有一點亮光……不曉得,看不清楚。有點熟悉的感覺,過去的事,像家人那樣。啊,是我的家人嗎?媽媽、哥哥,是你們嗎?

唉,可是你們看到我會說什麼呢?還要再吵一次嗎?每次回家你們總是罵我,要我別再管那麼多別人的事情了,說我一個女生,這樣在外面跑來跑去不好,叫我念完師院就去當老師,工作穩定,找個人結婚,生小孩照顧家裡。你們就是要我當個順從的女人待在家裡,根本不承認我有選擇、決定的能力,這是封建的那一套呀!還說什麼我唸書太多才會作怪呢!我知道你們擔心我,可是從我懂事開始,你們就處處限制我,不准做這不准做那,連我跟同學出去逛街,你們都要出來街上把我抓回去!

上了大學之後,我參加劇團,就是希望能擺脫你們給我設下的種種的限制,學著自己獨立。那種學習才快樂呢!我透過劇團接觸到各種社會議題,後來還參加學生議會選舉,意外打敗對手,高票當選。嘻,其實那時我什麼都不懂呢!這種選舉看的是個人魅力,而不是頭腦清不清楚──不過這是我後來更深地參與學運組織之後才知道的,更重要的是,我開始了解了菲律賓社會的實況,也親自去和工人、農民接觸。

唉,你們知道嗎?菲律賓的工人、農民真是慘呢!我去的那個農村,土地都被地主壟斷,農民都是佃農,做得要死要活,收成全給地主拿去,自己都吃不飽呢!他們稍有怨言想要反抗,地主甚至就出動他養的私人軍隊來鎮壓!我也去過好幾個工廠,有做汽車零件的、也有做裝飾品的。他們做的東西真是精美呢!東西可以外銷到全世界,但利潤全被跨國公司拿去,他們給工人的薪水卻那麼低!政府說一個家庭每天要賺500比索才夠,可是他們有的只拿到200、150比索,有的更慘是用計件制的,工頭不滿意,你做了幾天一毛錢也拿不到!而且大部分都是短期契約工,每天都在擔心明天有沒有工作。你去他們住的社區看看就清楚了!沒水、沒電,住在用撿來的木板、竹子搭起來的屋子,外面下雨裡面也會下雨的那種。更別提送小孩上學了,他們連制服、課本都買不起呢!幾千個人的工人社區,全是那個樣子。

媽媽你知道嗎?我第一次知道這些事情的時候,好難過好難過,忍不住一直哭呢!那時我才知道,我們的社會真是病了,而且病得嚴重;一邊是一小撮人有錢有勢,為所欲為,一邊是像垃圾一樣被拋棄、被踐踏的人們。怎麼會這樣呢?怎麼可以這樣呢?這個社會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唉,可是我親愛的媽媽、哥哥呀,你們怎麼就是叫我往自私的路上走呢?任我怎麼對你們解釋,你們就是不擇手段地要阻止我!我是多麼愛你們啊!可是你們卻給了我那麼大的痛苦……那天,我從大學放假回家,本想跟你們好好聊聊的,可是你們就是不肯聽我說,連吵了幾天,最後還讓哥哥動手打我……他那麼高大,那麼狠地打我,像是要把我殺掉……那是真正的恐怖,你們知道那種感覺嗎?不,你們不懂的,如果你們懂,就不會那麼做了吧?那時候,我真的以為我會這樣被自己的哥哥殺掉呢!那是真正的恐怖……




時間接近正午,太陽的光芒更艷了。病房裡依舊寧靜,只聽得到一些儀器的鳴響,與偶而的走動的腳步聲。從早上到現在,陸陸續續進來了許多拉羅的同志,男男女女臉上都帶著憂愁與焦慮,但他們年輕的身軀,仍舊從外面帶進來一股說不出的光與熱,圍繞在病床周圍。他們有的還有事忙,看望一陣便走了;有的留得久些,坐到床邊握著拉羅的手,凝視著拉羅的臉,感覺她均勻而微弱的呼吸,神情若有所思。有幾個甚至湊近拉羅的耳朵,輕聲地說些什麼;卻不曉得拉羅聽不聽得到這同志的呼喚呢!

……當天晚上,滿身是傷的我,幾乎是連滾帶爬地逃了出來,整整一年沒再回家。那一年,一開始真是難熬呢!先是託朋友、找同志,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來維持經濟獨立,後來有個機會,乾脆成為全職的組織者……總之,我就是要證明給你們看,我是可以獨立的,我說要透過社會運動改造社會,我是認真的!

可你們還是不死心,還不斷地到學校來找我,要拉我回去。唉,親愛的媽媽,我知道你難過又生氣,那天才會在學校打我耳光。可是這又有什麼用呢?在經歷了這麼多事之後,我已經不是那個你可以掌控的小女孩了啊!我已經是個新的人了。

媽媽,我是愛你的,當場我雖表現得那樣冷靜,你走了以後我還是躲起來哭了好久。我是愛你們的,我們也永遠是一家人,可是我希望你們知道,我不會走回你們所希望的那種路子,我希望你們學著接受這一點。

不過,改造社會又何嘗容易呢?這輩子都不知道能不能實現呢!組織者的人數是那麼的少,經費又困難,但要做的工作卻是那麼的多,而且,有時真覺得累,好像工作越做會越多的感覺,越有經驗的要負責的工作就越多……嗯,真是累了,不過這種累的感覺還不太壞,至少從這裡看得到未來的希望……

未來……未來會如何呢?唉,我還真想知道呢!想知道群眾逐漸組織起來,一點一滴地改變社會的面貌,那個新社會的樣子。可這裡是哪裡呢?長久地躺在這裡可不大舒服呢。亮光好像更多了一些,還有一些聲音……聽不太清楚,是什麼聲音呢?我的耳朵還靈的,我還年輕,還能聽得清楚,還能繼續工作的……啊,這聲音好熟悉,像是那些同志們的聲音呢!可他們說些什麼呢?啊,同志們,再大聲一點吧,就像我們平時唱歌那樣嘹喨,該有多好!

喔……這是……我聽清楚了!「群眾需要你」,「群眾需要你」……啊,群眾需要我嗎?他們需要我嗎……那個老農那麼貧困,卻把我們這些年輕的組織者當成自己的兒子、女兒一樣,寧願自己忍住飢餓,把食物硬塞給我們……我永遠記得他的皺紋與笑容,那天,我成為他孫子的乾媽時,他笑得好開心呢!

啊,群眾需要我……需要我……

我要起來,我要起來!



2008-01-09

運動中的孩子










■作者:李亮

如果我告訴你,我在菲律賓見到了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人,還跟他們一起聊天、吃飯、上街遊行,你相信嗎?你會不會說我在作夢呢?

我在菲律賓遇到很多青年,當他們自我介紹時,他們的名字居然是Marx、Lenin、Mao、J. M. Sison(菲共精神領袖)等等革命領袖的名字。是假名、綽號嗎?不是,這些全是貨真價實的、寫在證件上的真名。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因為他們的父母是社運組織者,他們期待孩子也能投身運動,這就反映在姓名上了。菲律賓的運動持續壯大,這類與革命領袖同名的小孩也就多了起來。

但,組織者的孩子,即便他/她有個革命領袖的名字,是不是一定就思想進步、投身運動呢?當然不一定。不過,既然父母是組織者,對各色人等都去組織,當然沒理由不組織、教育自己的小孩。隨著運動的茁壯,這樣的父母越來越多,組織起來的小孩自然也越來越多。

圖中的小孩是我在雀巢工人罷工線上見到的,是一個年輕的工會會員的小孩,目前才三歲,走路還歪歪斜斜的,但一看到陌生人來,就會抓起看板,很興奮地對我喊口號:「Laban!Laban!」(意為抗爭、戰鬥)孩子的母親笑著對我說:「他的小名叫瑞德(red,紅色),你瞧,他很有戰鬥性呢!」在菲律賓的各種運動場合,不論是抗爭現場、勞教課堂還是文藝晚會,你都看得到這些小孩的蹤影。還是小毛頭一樣的他們,就在現場有模有樣地發傳單、拉布條,甚至才國小的年紀,就能上台演講、帶口號,絲毫不比大人遜色呢!

可別以為這些小孩只是父母的跟班喔!他們也有自己的組織,有固定的讀書會、組織能力訓練課程要參加;他們還有組織其他小孩的任務呢!小孩的組織也有各式各樣,有政治受難者的小孩的,有都市貧民的小孩的,有工會成員的小孩的……等等,工作內容隨對象性質不同而調整,但整體來說仍以組織者的小孩為多。不同年齡層的小孩當然也有不同的學習特性,如對較幼小的教育課程要簡化,也要處理他們年齡會遇到的成長問題。大約到中學以上,基本上就跟一般大學裡的學運組織沒兩樣了,一樣要在校內發起讀書會、討論議題,到罷工現場與工人一同工作,參加工會勞教等等。

一個身為人父的組織者告訴我,他們帶小孩去抗爭現場時,資方與政府官員常會批評他們,說他們不該把天真無邪的小孩捲入成人的利益鬥爭。「這些資方與政府官員裝得一副很照顧小孩的樣子,可是,正是他們這些人製造了菲律賓社會的貧困,讓小孩的父母失業,讓那麼多小孩挨餓受苦啊!」他說。

「小孩從來就沒有置身事外,沒有免於貧困,他們一直在受苦,一直受到這個體制的壓迫!既然這樣,受到壓迫的就要反抗啊!受壓迫的工人要抗爭,為什麼受壓迫的小孩不可以呢?這些製造壓迫的人,還千方百計地希望被壓迫的人不要反抗,豈有此理!?」


2008-01-06

一個韓國的失敗者

Hoping Society getting warmer
Interview with Lee Taehun having lived in a 6-feet square room
(《希望社會多些溫暖》,紀錄片,5分46秒。)


有時候
當你想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在作夢
你會打自己、捏自己、刺自己
好讓自己回到現實
這似乎在告訴我們
現實,就是會讓人痛的東西

在這部短片中
一個韓國的「失敗者」
一個受到大企業競爭擠壓而破產的男人
對著鏡頭訴說他的貧病交迫
訴說他已不再有什麼願望
只希望社會能理解他的處境的成因
因而多些溫暖

這個人他的面容與神態是那麼熟悉
那麼像我們身邊的許多小人物
他的故事也確實發生在我們周遭
一個又一個

對他而言
痛苦不僅是物質上的困乏
更是社會加諸失敗者的歧視印記
他於是不求施捨
只求一點小小的尊嚴

小小的尊嚴可能是廉價的
正如小小的施捨是廉價的一樣
失敗者的希望是卑微的
或許多半要落空

至少
我們應該記住那種痛
牢牢記住


2008-01-03

【立報左右看】韓國民主勞動黨路線論爭

【左看】韓國複習,台灣預習
李亮(文字工作者)


南韓的左翼政黨——民主勞動黨(簡稱民勞黨)2007年大選得票率下降為3%(2002年為3.9%),引發該黨新一輪的路線論爭。而且本次的論爭擴及到在民勞黨成立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民主勞總,格外引人注目。

一位在1980年代棄學從工的工運活動家金章吾(音譯)持續從事工人運動20多年,前不久著書分析了從全勞協(民主勞總的前身)到民主勞總的成立過程,指出原本基進的全勞協在籌備民主勞總的過程中淡化了自己的鬥爭性格,同時為了擴大組織而吸收許多鬥爭經驗不足的工會,反而導致主導權的喪失。

這樣的發展態勢到民勞黨愈演愈烈。一方面,民勞黨偏向西歐社會民主黨路線,但當前的新自由主義體制卻不再容許社會民主主義的勞資協調、統合主義;另一方面,當前南韓近一半的工人皆為非正式、非典型就業,可是民主勞總卻依舊以大企業╱正規員工為主,自然顯得問題重重。

韓國社運界回到運動的基礎來檢討目前的發展,可說是種複習;而對於正在尋求第三勢力參政的台灣來說,此論爭或許稍遠,卻不失為一種預習。


【右看】本土當道,順昌逆亡
王放(政治評論員)


南韓工人運動之強悍舉世聞名,在民主勞總的基礎上成立的民主勞動黨,2004年曾拿下10席國會議員席次,允為政壇的第三勢力。反觀積弱的台灣社運,不僅平時鬥爭乏力,遇到選舉時才倉促參選,而且還無法團結在統一的旗號下,只能作為「泛第三勢力」各自努力。

然而,南韓社運並不像一般人以為得那麼美好。民主勞動黨自成立伊始,內部各派系的爭論一直不曾間斷,尤其是以「民族解放派」為代表的黨內主流派,其親北韓的路線屢遭質疑,2006年更有兩名民主勞動黨成員被因間諜罪判刑,後來還有一名成員企圖進行恐怖暗殺行動被破獲,證實了該黨的「第五縱隊」本質,使其社會聲望跌至谷底。2007年大選該黨得票率下降(從2002年的3.9%下降到2007年的3%),更引發了黨內外的劇烈路線爭論。

回到台灣,許多人曾將台灣社運的積弱歸咎於「省籍路徑民主化」或「藍綠統獨對立」,然而,若以上述韓國的例子來看,怯於擁抱本土化恐怕才是運動的致命傷;那些企圖超脫統獨的台灣左派們,該清醒了。

From:《台灣立報》2008.01.03


============================================
這是一則台灣媒體沒有報導的新聞,但在韓國頗受注目,《朝鮮日報》對此還發表了維持其一貫敵意的社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