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1-09

運動中的孩子










■作者:李亮

如果我告訴你,我在菲律賓見到了馬克思、列寧、毛澤東等人,還跟他們一起聊天、吃飯、上街遊行,你相信嗎?你會不會說我在作夢呢?

我在菲律賓遇到很多青年,當他們自我介紹時,他們的名字居然是Marx、Lenin、Mao、J. M. Sison(菲共精神領袖)等等革命領袖的名字。是假名、綽號嗎?不是,這些全是貨真價實的、寫在證件上的真名。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因為他們的父母是社運組織者,他們期待孩子也能投身運動,這就反映在姓名上了。菲律賓的運動持續壯大,這類與革命領袖同名的小孩也就多了起來。

但,組織者的孩子,即便他/她有個革命領袖的名字,是不是一定就思想進步、投身運動呢?當然不一定。不過,既然父母是組織者,對各色人等都去組織,當然沒理由不組織、教育自己的小孩。隨著運動的茁壯,這樣的父母越來越多,組織起來的小孩自然也越來越多。

圖中的小孩是我在雀巢工人罷工線上見到的,是一個年輕的工會會員的小孩,目前才三歲,走路還歪歪斜斜的,但一看到陌生人來,就會抓起看板,很興奮地對我喊口號:「Laban!Laban!」(意為抗爭、戰鬥)孩子的母親笑著對我說:「他的小名叫瑞德(red,紅色),你瞧,他很有戰鬥性呢!」在菲律賓的各種運動場合,不論是抗爭現場、勞教課堂還是文藝晚會,你都看得到這些小孩的蹤影。還是小毛頭一樣的他們,就在現場有模有樣地發傳單、拉布條,甚至才國小的年紀,就能上台演講、帶口號,絲毫不比大人遜色呢!

可別以為這些小孩只是父母的跟班喔!他們也有自己的組織,有固定的讀書會、組織能力訓練課程要參加;他們還有組織其他小孩的任務呢!小孩的組織也有各式各樣,有政治受難者的小孩的,有都市貧民的小孩的,有工會成員的小孩的……等等,工作內容隨對象性質不同而調整,但整體來說仍以組織者的小孩為多。不同年齡層的小孩當然也有不同的學習特性,如對較幼小的教育課程要簡化,也要處理他們年齡會遇到的成長問題。大約到中學以上,基本上就跟一般大學裡的學運組織沒兩樣了,一樣要在校內發起讀書會、討論議題,到罷工現場與工人一同工作,參加工會勞教等等。

一個身為人父的組織者告訴我,他們帶小孩去抗爭現場時,資方與政府官員常會批評他們,說他們不該把天真無邪的小孩捲入成人的利益鬥爭。「這些資方與政府官員裝得一副很照顧小孩的樣子,可是,正是他們這些人製造了菲律賓社會的貧困,讓小孩的父母失業,讓那麼多小孩挨餓受苦啊!」他說。

「小孩從來就沒有置身事外,沒有免於貧困,他們一直在受苦,一直受到這個體制的壓迫!既然這樣,受到壓迫的就要反抗啊!受壓迫的工人要抗爭,為什麼受壓迫的小孩不可以呢?這些製造壓迫的人,還千方百計地希望被壓迫的人不要反抗,豈有此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