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看】自欺或欺人?
李亮(文字工作者)
自從環保議題在20世紀浮現以來,歐美主流的政界商界對於環保議題的態度,從一開始的抗拒、被迫適應,至今已轉為積極利用,將環保作為吸納進追逐利潤的競賽中,開展三度空間的「綠色資本主義」。除了有實體面的資源回收利用,開發節能產品與再生能源,還有虛擬面的碳權交易等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以及制度面的「綠色新政」計畫,如組織架構改造、國際氣候議題外交談判等等。
4月21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一民間顧問機構合作發表了一項新的競爭力指數——氣候競爭力指數(Climate Competitiveness Index),將上述趨勢繼續推進。該指數不僅僅衡量各國實際作了什麼(諸如水電價格與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如何),也衡量各國的領袖態度、政府部門政策方向、社會大眾的參與程度等等,並將之歸結到綠色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可以看做是各國綠色產業發展前景的指標。
可以看出,此一指標依然不脫企業營利的考量,同時也由於其衡量的是各國的政策作為而非實際的生態環境情況,因此難保不會出現綠色企業競爭力一流,但整體生態環境依然惡化的弔詭現象。
【右看】綠色資本主義更有競爭力
王放(政治評論員)
台灣對於各式各樣的競爭力指數並不陌生,對歐美機構所做的國際競爭力評比向來十分敏感,屢屢引起官員出面回應,但其實沒有多少人審視過這些競爭力指數的具體意涵與潛在問題。其中一個問題就是這些競爭力指數往往侷限於經濟、尤其是企業的情況,忽略環境永續的面向。4月21日,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與一民間顧問機構合作,發表了一項全新的競爭力指數——氣候競爭力指數(Climate Competitiveness Index),令人耳目一新。
氣候競爭力指數以近年來逐漸興盛的綠色經濟概念作為核心,衡量一個國家的政府、企業與公民社會在朝向環境永續、低碳經濟發展方面,作了多少努力、達成多少成果。不僅將具體的成果納入指標,連相關的制度環境與社會共識程度也一併考慮在內。此種競爭力的具體落實,其實就是各國的綠色經濟產業的發展情況,向來重視環保的北歐國家居於領先地位,OECD國家居次。
對台灣而言,此項競爭力指標不僅可以提供許多線索,讓政府找出別國的成功經驗加以學習,更可確立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行不悖的觀念。
From:台灣立報2010.06.02
Reference:
‧Greening Capitalism is not Enough - Gerhard Schick
‧Green Capitalism: Crisis, Climate Change and Unchecked Growth - Stephan Kaufmann
Tadzio Müller
對綠色資本主義進行批判(德文,最後一章是英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