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31

【左右看】ECFA,社運怎麼辦


【左看】左翼回應ECFA芻議
李亮(文字工作者)


ECFA爭議至今,藍綠政黨吵得不可開交,大小工商團體也幾乎全面動員,卻遲遲不見社會部門的左翼力量對此提出看法。固然台灣社運近年來聲勢低迷,無法進行深入產業研究提出全面對策,但應仍可本於基本立場,提出相對的制衡措施。

首先,ECFA目前仍是白紙一張,確實造成社運回應與評論的困難。但各大工商團體早已透過檯面上與檯面下的各種管道,拚命填塞其與ECFA有關或無關的訴求,社運實在沒有理由不依樣畫葫蘆,把自己的各種訴求連繫上ECFA。例如,政府信誓旦旦會補償受ECFA傷害的弱勢產業與勞工,但按照目前政府為財團減稅、惡化財政的趨勢,未來政府還有多少財政能力進行此種「補償」,非常可疑;左翼似可就此提出類似「先矯正稅制不公,再談ECFA」的提法。

再回到自由貿易的基本面來看,兩岸的大資本勢將同蒙其利,而如何為兩岸受害的工農與小資本搭建共同的團結基礎,當是回應ECFA的根本原則。準此,左翼或可針對台商,提出延續反血汗工廠精神的勞動、環保與社會標準,既挑戰資本的為所欲為,也有別於保護主義式的傳統藍綠條款。


【右看】社運也該脫美入亞
王放(政治評論員)


自由貿易的施行,自1980年代以來每每引起各國國內的政治動盪,前有WTO西雅圖會議的失敗,後有韓美FTA、美國牛肉議題引發韓國百萬人上街抗議的巨大浪潮。惟獨台灣在1990年代以後社運一蹶不振,面對加入WTO問題時的回應軟弱無力,遇上目前吵翻天的ECFA議題更是完全禁聲,除了針對政府的打壓或資訊不透明喊喊民主、人權之外,竟沒有其他論述,想像力之貧乏,完全令人跌破眼鏡。

這一情境雖然不堪,倒也不是全然令人意外。東亞國家的發展,本就與西方老牌民主國家有很大不同。不僅素來並無民主傳統,經濟發展的過程更是與威權統治密切結合,始終沒有形成真正成熟的中產階級作為民主的堅實載體,多的是走向現代化的開明專制,如新加坡、中國大陸。台灣極力追求西方式的民主,但經濟持續低迷、政治惡鬥不斷,公民社會的力量發展多年依舊貧弱,不啻是華人社會不適合西方民主的証明。

既然如此,何不以ECFA為契機,趁此與中國大陸在經濟、文化層面重新連結的機會,轉入脫美/歐入亞的大潮流,對這20年來的發展進行反思,別再迷信西方的公民社會模式了。

From:台灣立報2009.12.3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