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孚眾望的洪蘭教授日前因進行醫學院評鑑,目睹台大醫學院學生上課遲到、吃東西或直接趴在桌上睡覺等行為,隨後撰文批評這些大學生不僅沒有過去讀書人關心國家大事的抱負,更連基本的敬業精神都沒有,難以面對國際競爭。此論一出隨即引發熱烈討論,支持、反對與修正者皆有之。然而,此些議論,包括洪蘭教授的原文在內,皆太快地從現象推論原因以及後果,甚至隨即跳躍至解決方案,缺乏對許多中間環節的理性分析以及立論前提的反思,導致公共討論的品質低下,令人遺憾。
首先,洪蘭教授、教育部官員以及其他論者每每以「競爭力」立論,不論是「台傭」說,或是「找工作輸在敬業態度」、「修通識提高競爭力」等等說法,皆將所謂競爭力當作不言自明的前提。但是,即便我們撇開「競爭力」這種財經企管領域的概念是否適用於教育領域此一具有價值、哲學性質的問題不去討論,連最基本的:究竟什麼是競爭力?競爭的標的究竟為何?在目前的討論中亦可謂一團混亂。
洪教授的原文僅一千字上下的篇幅,就出現了「關心國家大事的抱負」、「醫療品質」、「吸引人才或人才外流」等等彼此在內容與層次上皆不一致的競爭力表述,更別提此些競爭力,又與教育部官員所提的「就業競爭力」差異頗大;例如洪文憂心台灣學生到香港唸書、下一代出國做台傭,但教育部長的發言卻以台灣學生無法被香港銀行錄取作為競爭力不足的表現。若此,討論的基本座標處在游移、浮動的狀態中,討論要如何聚焦?如何不各說各話?
其次,即便台大醫學院的學生們當時真如洪文指陳的那樣態度渙散,或就算他們常常如此吧!真的就會造成他們「競爭力」(不論如何定義)低落,導致就業困難、工作品質低落、流落他鄉等等惡果嗎?很不幸,目前的討論多半停留在想當然爾地推測,或是任意抓取個別案例進行發揮,完全沒有提出任何客觀證據。然而,就本次爭論焦點的台大醫學院學生的一般就業情況而言,任誰都知道,這些惡果發生在他們身上的可能性實在不高,換句話說,前述「上課精神渙散就會如何」云云,是個明顯違背現況的推測,特別需要證據支持。但我們卻看不到這樣的東西。
要知道,對於本次討論中主要的議論者來說,上述幾點應該算不上是什麼太高的要求,他們的意見被媒體扭曲的可能性似乎也不大。但為何討論品質仍舊如斯低落,基本上未脫離一般街談巷議的水平太遠?這一問題,恐怕不只是關心教育者,也是所有關心台灣公共議題的人,都要經常反覆面對的難題。
From:台灣立報2009.11.16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