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03

巴西拾荒者大會

【左看】基本人權,何必曰綠
李亮(文字工作者)

提到拾荒者,你會想到什麼?可憐、邊緣,還是近來流行的環保觀念?11月2日,南美洲的巴西召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大會,與會代表是上千名的巴西拾荒者,同時也有其他十多個國家的拾荒者組織代表與會,並吸引了上千名的各路人士參加,現任巴西總統魯拉也是其中之一。儘管會議以「循環再生的拾荒者」為標題,但仔細檢視即可發現,真正的重點仍是那再傳統不過的基本人權。

有別於台灣或歐美常見的獲利豐厚的企業化環保公司或大型慈善團體,這些與會代表所屬的團體,所組織的都是底層的拾荒者,所討論的議題則集中在:如何扭轉社會對拾荒工作的歧視、改變地方政府的打壓、爭取應有的社福權利、透過集體力量改善勞動條件、如何與所在的社區協調以使工作進行更順利等等。

這一切,當然與環保有關,但更與一個職業的勞工權利、乃至底層民眾的基本人權息息相關。以環保之名喚起世人與政府的重視,固是好事,但要穿上綠裝才能引起關注,究竟是反映了世人的環保觀念日益進步,還是對基本人權長期漠視呢?


【右看】都市治理的雙重課題
王放(政治評論員)

工業革命以來,許多無法回歸自然的人造物被發明出來,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交換循環被打斷,所謂的「垃圾」於焉而生。而伴隨著都市化的腳步快速前進,規模巨大的垃圾與同樣龐大的都市貧民,也如夢魘一般地跟隨現代文明而繁衍,雙雙成為都市治理的重大課題。

由於許多都市貧民依賴垃圾維生,往往成為收集家庭或公共場所垃圾的第一線人員,近來成為許多國家處理環保與都市貧民雙重問題的重要切入點。比如11月2日在巴西召開的拾荒者大會,巴西總統盧拉親自與會,成為巴西政府與拾荒者協調的重要平台,藉此溝通各項環保措施、協調拾荒者接受訓練,並提出優惠貸款協助拾荒者購買機器等。

除了把拾荒者納入環保體系之外,另一個面向則是透過環保產業的發展改善拾荒者的生活條件。但相較於前一面向,此後一面向政府未必有強大動機為之,往往需要公民運動自下而上的壓力。如2008年3月1至4日在哥倫比亞召開的國際拾荒者大會所指出,在拾荒者組織較強大的拉丁美洲,政府的回應也較積極,而亞洲的組織在這方面則較弱。

From:台灣立報2009.11.03

==============

資源回收並不是小生意。美國最大的資源回收公司Waste Management (WM)可以進入財富企業排行榜,名列第181位,其中很多是處理工業、商業活動所製造的廢棄物,不是一般家戶的廢棄物。

即便是處理一般家戶可回收資源的所謂「拾荒」,也可以經營出相當規模。商業週刊即報導過台灣一家營收達幾十億元的「第一資源回收物運銷合作社」。

在國際上,底層、零細的小拾荒者,在整個資源回收「產業」中佔的份額註定不高,但他們也有組織,而且有國際串連,並且用各種方式參與近來的各種國際性環保倡議,包括年底的哥本哈根會議。就目前接觸到的資料看來,這類組織在拉丁美洲發展最強。

‧參考:2009年巴西會議網頁,以及IPS的報導

‧2008年3月1~4日,在哥倫比亞召開第一屆國際拾荒者大會(會議報告)。並可參考這篇報導:〈Waste Picker: 21st Century Profession〉,從中透露出世界銀行等主流機構對此些組織的態度。

‧這個Inclusive Cities Project網頁,連結了許多各國的拾荒者組織相關資訊。還有這個:WIEGO組織的網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