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看】投資還是掠奪?
李亮(文字工作者)
歐美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資源控制與佔取,從殖民主義時期至今依然延續,近年來由於糧食價格走揚、生質能源作物興起,更在農業投資的名義下刮起一陣搶地風潮,不僅老牌的帝國主義國家參與其中,諸如中國、巴西、南韓等「新興國家」也紛紛軋上一角。國際知名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長期追蹤此一現象,於9月22日發布了「土地與權力」調查報告,透過實際案例揭發了關於搶地風潮的種種謊言。
報告首先指出,自2001年至今,全球出售或出租的農地已經高達2.27億公頃,面積相當於西歐加北歐各國的總和,且大部分案例集中在糧價暴漲的近兩年,半數位於非洲大陸。與流行的宣傳相反,樂施會調查發現外來投資者看中的許多土地並非荒地,而是人口密集區域,或是久經耕種、水源土質條件皆優的良田。
這些農業投資對於當地就業幫助不大,多半是一些季節性的、低薪工作。在稅收方面,由於當地國家多會提供租稅優惠,或者根本缺乏確實徵稅的行政效能,以至帶來的稅收亦相當有限。更別提這些農作多半用於出口,對於當地的糧食安全不僅無益還可能有害。
【右看】問題在治理機制
王放(政治評論員)
經濟學原理與所有科學原理類似,通常與直觀的經驗不符,加上經濟學涉及人的實際利害關係,以至經常遭人誤解,9月22日樂施會針對當前國際上大規模農地投資風潮的調查報告,便又是一例。該報告痛斥近年來興起的大規模農地投資既無助於當地國的糧食安全、就業與稅收,還經常侵奪既有良田,使民眾流離失所。然而,這些經驗現象固然真實存在,是否就能以此否定這些農業投資的本質呢?恐怕未必。
此波大規模跨國農地投資的出現,主要是由近年來糧價高漲以及生質能源作物市場興起所推動,先進國家有技術有資金,結合落後國家的土地資源,正是市場調節資源供需、為雙方創造雙贏局面的結果。樂施會所指陳的種種問題,其實都不是來自於經濟問題,而是落後國家自身缺乏一套有效的治理機制,以至在生產成果的分配上出現問題。例如投資帶來的好處被當地貪腐權貴佔有,不顧受影響民眾如何重新安置等。在糧食安全問題,關鍵其實是落後國家本來的生產力低落,以及民眾購買力不足,並非外來投資所致。
市場有效,但徒市場不足以自行,還需要治理機制的配合。
From: 台灣立報2011.09.28
Reference: Land and Power - Oxfa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