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4

【立報左右看】哥倫布與FTA

【左看】新世界已老
李亮(文字工作者)


10月12日,美國國會正式通過了與韓國、哥倫比亞、巴拿馬等3個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FTA)。1492年的這一天,也正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子。此一巧合對當前事態的發展,實有奇妙的隱喻。

一般而言,自由貿易協定在兩個發展程度相近的國家之間能夠帶來較多利益,但對原本經濟發展情況較差的國家則會造成不小的傷害。以1994年進入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的墨西哥為例,儘管投資、出口數字皆有所增加,民眾的實際生活卻並未隨之提升,反而出現工資下降、貧困人口增加、跨國公司破壞環境等惡果。歐巴馬在上任之前也對上述現象批評有加,但如今的美韓、美哥與美巴FTA,在實質內容上卻仍與NAFTA皆相當接近。此種發展模式完全稱不上進步,充其量只是將更多地區更深地捲入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全球體系,重複著當年歐洲帝國對美洲以及全球的控制關係。

再者,美國為了緩解其危機而加強推動自由貿易,但現行模式的自由貿易所造成的貧富不均、產能過剩、消費不足等問題,其實正是當前資本主義的危機原因之一,說明新大陸早已陳舊,找不到新出路。

【右看】美國的轉向
王放(政治評論員)


歷經長期的談判與波折,美國國會終於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周年紀念日當天(10月12日),通過了與南韓、哥倫比亞與巴拿馬等三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就美國來說,這確實是類似於哥倫布探險的重大決定。

美國過去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對象,除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外,多半都是一些在經貿上無足輕重的小國,原因有三:第一,美國國內市場廣大,但相對於此,其他任何單一國家的市場皆非美國企業不可或缺;第二,長期作為世界市場的美國,自由化程度本就很高,其他國家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實益不大;第三,自由貿易協定具有高度政治性,在過去的地緣政治環境中,大部分情況下美國皆牢牢佔據霸主地位,遂無動機簽定此類協定。

物換星移,如今美國國勢已大不如前,這三項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正在談判中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標誌著美國的經貿政策已不得不轉向積極進取,一方面要促進出口,另一方面也要藉由自由貿易協定來重振政治影響力。

至於台灣,似乎並不在美國需要爭取的目標地圖上。

From: 台灣立報2011.10.19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