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4

【左右看】TPP芝加哥回合談判

【左看】中國應提振內需
李亮(文字工作者)


目前已有智利、新加坡、汶萊、紐西蘭、秘魯、馬來西亞、澳洲、越南、美國等9國參與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談判,9月15日於美國芝加哥完成了第8回合的談判。此一自由貿易協定雖然加入了一些美國民主黨人的「新貿易政策」修辭,但基本上仍是幫助跨國企業「整平」市場的全球化老調。

美國民主黨人的「新貿易政策」,主張在自由貿易協定中加入勞工權利與環境保護的「藍」、「綠」條款,算是改良主義與變相保護主義的混合結果。此外,還主張放寬智財權的限制,讓發展中國家能以較便宜的價格生產已過專利保護期的學名藥。然而,在TPP的談判中,這些都並未被美國的行政部門所採納,行政部門重視的仍是如何服務跨國企業的直接需求,包括服務業、農業部門的進一步開放,削弱當地國國營企業的力量,建立具有強制力的爭端解決機制,保護跨國公司的智財權,允許跨國公司直接控告政府等等,這些都與廣受批評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十分類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來,不觸動基本的經濟、政治關係,再公平公正的條款設計構想恐怕也是徒勞。

【右看】自由貿易救不了美國
王放(政治評論員)


眾所矚目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簡稱TPP),9月15日在芝加哥完成了第8回合的談判。美國雖然並非此協定的發起國,但目前卻具有主導地位,信誓旦旦要將此協定打造為高品質(不允許七折八扣的保留項目)、全面性(涵蓋包括農業、服務業的所有部門)的自由貿易協定,作為新世紀自由貿易協定的典範,目標正是希望進一步打開美國產品的外國市場,完成歐巴馬的出口倍增計畫。

然而,在WTO成立多年之後的今天,世界貿易的自由開放程度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尤其目前加入TPP談判的這些國家,各產業的關稅多半都已降到相當低的程度,再進一步締結TPP,對於貿易成長的助益恐怕有限。此外,美國企業在這些亞太國家市場的力量正在持續衰退,此一趨勢絕非單純的貿易障礙所能解釋,而是美國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下降所致,因此,以目前的成員國來看,TPP的成立對於美國的產業究竟有多大助益,令人懷疑。

美國政府希望透過各種手段改善其貿易赤字,這本無可厚非。但美國今天面對的問題,恐怕更多是來自於其自身的金融部門過度發展,造成國內資源錯置、製造業弱化,而非自由貿易不足。

From: 台灣立報2011.09.2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