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0

【左右看】幸福指數在台灣

【左看】誰在那裡叫賣幸福
李亮(文字工作者)


不知從何時開始,此間媒體開始吹起一股「快樂」風,北歐社會福利國家以及不丹的案例被大幅報導,法國、英國乃至日本跟進編制幸福指數的新聞也持續見報,日前副總統候選人辯論會上,甚至有媒體人就此提問,進一步上升為大選話題。然而,各種經濟、社會數據固是反映某一變量,但經過加權編成指數,並在冠上諸如「痛苦指數」、「發展指數」等等名稱之後,資訊功能就逐漸減弱,意識型態色彩則逐漸增加。如今的「幸福指數」更是如此。

幸福指數固然牽涉到種種主觀因素,不同社會文化所認知的幸福也必然不同;但它真正的要害在於,在矛盾日益劇烈的階級社會中,你的幸福可能是以我的幸福為代價的!你的經濟發展可能是以我的環境和資源為代價,你的富裕和成就可能是以我的低薪和貶抑為前提,這不僅在一國之內可能如此,在國與國、國家集團之間亦復如此。

這種矛盾與各種使人不幸福的問題密切相關,例如家庭解組、低薪長工時、環境污染、經濟危機等等,但卻在幸福指數及其論述之中消失殆盡,只剩下全民應該共同追求幸福的玫瑰色假象。

【右看】不幸的幸福指數
王放/政治評論員


日本政府日前宣布,將效法不丹編制所謂的「幸福指數」,成為繼法國、英國之後,先進國家跟進的又一國。然而,日前我國副總統競選辯論會上,有提問者就此提問,三組候選人的回答卻都不脫幸福應以溫飽優先,執政的吳敦義還大談降低失業率的政績,完全誤解了幸福指數的真正意義。

幸福指數的提出,乃是建立在一項研究共識上:經濟發展與民眾的幸福感並無直接對應關係,而涉及到各種複雜的制度與社會因素的組合。以失業為例,許多先進國家失業率長期高於台灣甚多,但因為具有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其社會文化對於失業者並不歧視貶抑,因此這些國家的民眾不僅不比台灣人不幸,甚至可能相反。三組候選人不去檢討政府長年的發展主義思維以及社會支持制度的薄弱,反而一味強調「溫飽」,看似有理,實則是再庸俗不過的唯經濟論,與幸福指數背道而馳。

此外,吳敦義將失業率升降了幾個百分點作為政策目標,把本只是工具的指標扭曲為目的,就好像學校把考試成績而非學生的健全成長當作目標一樣;這種作法從幸福指標的概念看來實在是天大的不幸。

From: 台灣立報2011.12.14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