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10

【左右看】教育部海外招生

【左看】短視兼漠視
李亮(文字工作者)


11月份教育部率多所大學前往越南、俄羅斯、史瓦濟蘭等國招生,目標在民國105年將外籍留學生由現行的4萬多人增加到7到8萬人,以免有學校「退場」。與此同時,又傳出教育部與移民署前往南部學校調查,發現有學校今年招收的30多名越籍學生,如今已有9人「跑掉」。這兩則新聞並置,令人訝異台灣政府看待外籍(東南亞)學生,原來與他們看待移工的心態一樣惡劣。

在台移工被視為工作機器,不能懷孕不能遊行不能休假,一但受不了惡劣的工作條件而離職,便淪為警方查緝的「逃跑外勞」。而東南亞籍留學生則被窄化為台灣「教育產業」的賺錢工具,受到重重管制,不能打工不能「逃跑」。官員們似乎不太在意留學生帶來的學術發展、與東南亞國家建立長遠關係的寶貴機會,經濟發達國家協助其他國家發展的國際義務,大概也不曾出現在他們的腦海中。

更根本的是,移工與留學自古以來就是移民的重要形式,儘管被現代國家加諸重重限制,但仍是基本人權。只要錢,其他一切權利都想切得一乾二淨,徒然凸顯台灣極端漠視人權,還談甚麼高等教育?

【右看】高教市場的病根在國家
王放(政治評論員)


為了因應少子化衝擊,防止私校「退場」,教育部積極展開海外招生工作,11月份前往越南、俄羅斯、史瓦濟蘭等國,預計至105年可將台灣外籍生留學生人數由現在的4萬多人提升到8萬人。

此一政策表面上可行,實際上卻會衍生「假學生、真外勞」的問題;據報載,屏東永達技術學院今年招收的30多名越籍生,目前已有9名不知去向。台灣的失業、低薪問題已相當嚴重,以留學生對台灣的熟悉以及相對更高的知識與能力,一旦進入台灣勞動市場,勢必會比目前的藍領或社福外勞帶來更大的衝擊。

其次,教育部的作法完全迴避了台灣高等教育的真正病根:過度的國家管制。台灣政府一方面大力補助公立大學,卻限制私校不得提高學費,以致公立大學失去創新與有效經營的誘因,私立大學則因資源受限而無法發揮。如今又因為政治考量,不讓該退場的私校退場,反而透過國家的行政手段招攬外籍學生,完全破壞了高等教育的市場機能。

仰賴外籍生解決台灣高等教育問題,就跟仰賴外勞解決台灣產業問題一樣,短期似乎有效,長期來看卻是飲鴆止渴。

From: 台灣立報2011.12.07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