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27

合成病徵

所有表面上普遍的意識型態概念,都總是由某種特殊的內容來加以霸權化,來渲染其普遍性,並說明其功效。舉現在美國那些拒斥福利制度的新右派為例,「現在的福利制度是沒有效率的」這種普遍觀念,便透過更為具體地再現那惡名昭彰的「黑人單親媽媽」,來讓福利制度顯得更不討喜,彷彿社會福利最終是為黑人單親媽媽而設的一樣。「黑人單親媽媽」這個特殊的例子,被悄悄當作社會福利這個普遍觀念的「典型」,並用來說明社會福利的錯誤……。一切普遍的意識型態觀念都是如此:我們總是必須尋找特殊的內容,來說明一個意識型態觀念的功效。再舉個例子,就反對墮胎的道德多數(Moral Majority)運動而言,「典型」的案例就恰恰是(失業)黑人媽媽的反面:這時的「典型」就是成功而淫亂的職業婦女,她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看得比母職的「自然」任務還要重要(但是極為矛盾的是,事實告訴我們,墮胎絕大多數都發生在下層階級、育有幾名小孩的家庭)。

這種特定的「扭轉」,即某個特殊內容被散佈為普遍概念中的「典型」,便構成了幻見、構成了普遍意識型態觀念的幻想背景/支撐;用康德的術語來說,它扮演了「先驗圖式論」的角色,讓空白的普遍觀念能夠直接連結、應用於我們的「實際經驗」之上。正因如此,這種幻想的明細絕不僅僅是無足輕重的實例或例證:正是在這個層次上,特殊的內容將被看成是「典型」,從而決定了意識型態戰爭的輸贏。回到墮胎的例子:一旦我們將墮胎案例中的「典型」看成是那種下層階級的大家庭,他們在經濟上根本無法再養育另一名小孩,這時,我們的觀點也就徹底改變了……。

因此,「失業單親媽媽」即是嚴格拉岡理論意義下的合成病徵(sinthome):它是一個結,一個點,所有的主流意識型態立論(回歸家庭價值、拒絕福利國家及其「不受管制」的開支等等)都在這裡相遇。職是之故,如果我們把這種合成病徵人給「解開」(untie),那麼,它整個意識型態大廈的功效也就會因此中止。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什麼意義上,精神分析所談的合成病徵是對立於醫學上的病徵的:後者指的是一種跡象,代表了發生在另一個層次上的更為根本的過程。舉例來說,當有人宣稱發燒是一種病徵,這表示我們不應該只去治療這個病徵,而是要直接針對其原因下手。(或者,在社會科學中,當有人宣稱青春期暴力行為是普遍價值危機與工作倫理的病徵,這表示我們應該對付「根本」的問題,去直接處理家庭、雇用等問題,而非僅僅去懲罰施暴者。)相對地,合成病徵並非「只是病徵」。而是把「物本身」(thing itself)糾集了起來;如果我們把它解開,「物本身」就會解體。因此,精神分析實際上的確能夠藉由處理合成病徵來進行治療……。

紀傑克《神經質主體》,244-246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