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4

【立報左右看】格瓦拉四十週年忌

【左看】認識正誤交織的格瓦拉
李亮(文字工作者)

格瓦拉以阿根廷上流社會出身,卻一生投身於拉美的工農革命運動;他在古巴擔任中央銀行行長,卻依舊生活簡樸,堅持參加義務勞動;他自願放棄古巴的安穩環境,遠赴各國發動新一波的游擊戰爭,最後以39歲的英年死在玻利維亞的山中,這種種事蹟,顯露出他的人道主義、國際主義與對武裝鬥爭的堅持,可敬可佩。

但也應該看到,格瓦拉為之獻出生命的游擊中心路線存在重大錯誤。格瓦拉的游擊戰目的不是發動革命,而是為革命創造條件,因為他相信在一個已經瀕臨爆炸的情勢中,少數人的起義便能激起滔天巨浪。但是少數人的起義要過渡為群眾的革命,則非有長期而廣泛的組織、教育不可,但格瓦拉對此卻不甚重視,浪漫地認為起義本身就是教育。他的整個戰略以武裝鬥爭為中心,認為政治決定必須操在軍事指揮者手中,犯了「槍指揮黨」的大忌。他偏重人的主觀能動性,對革命形勢過度樂觀,往往忽略了要先調查研究所在地的具體社會條件,結果使得來自國外的游擊隊伍更加孤立,與群眾脫節。

深入理解格瓦拉的正確與錯誤,才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右看】笑看格瓦拉及其粉絲
王放(政治評論員)

自從共產主義在全球崩潰,馬克思還有些學究欣賞,列寧、斯大林與毛澤東早被唾棄,最後一個怪老頭卡斯楚也行將就木,但為什麼唯獨切˙格瓦拉能逆勢操作,傳記出個不停,電影拍了又拍,印有格瓦拉頭像的T恤、貼紙滿街跑?難道只是因為他帥,人們就愛上了共產主義?還是全球化逆轉造成人心思變、紅潮再起?

其實免驚,誰說格瓦拉是共產主義?自命進步、崇拜格瓦拉的粉絲難道不知道,「摩托車日記」不過是公子哥浪游四方,看到窮人不自覺掉了幾低眼淚,跟大學山地服務社有啥差別?古巴革命成功純屬巧合,既沒十年生聚也沒八年抗戰,群眾自己起義,一個外國人能有多大功勞?當了央行行長還義務勞動,固然是不錯的個人秀,但古巴經濟沒有蘇聯撐著早就垮了,輪不到他來神氣。至於出國打游擊就更扯了,帶著幾十個人,連語言都不通,當地統治者是圓是扁也不曉得,就要農民跟著起來革命?

其實他們都知道。說穿了,格瓦拉粉絲的心理是,失敗的革命者最美麗,沒有實現的理想最純潔,擁抱格瓦拉恰恰表示對現實的無力與逃避。如此自欺欺人,何懼之有?

刊載於《台灣立報》2007/10/12

No comments: